相信一提到腦梗塞,網友們都不會覺得陌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發現我們周圍有很多腦梗塞的病患,腦梗塞不僅僅嚴重威脅了患者的健康,還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老鄭我們的健康,今天小編就給網友們普及一下相關知識。
首先,小編要給網友們介紹的就是腦梗塞帶給患者們的危害,我們只有正視這些危害,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預防和治療當中去,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腦梗塞是導致老年人癱瘓常見的原因,它的發病是否有規律可循,對預防發病很有幫助。
專家結合臨床經驗和資料分析認為,腦梗塞的發病和人的生物鐘節律有著密切的關系。
腦梗塞發病有規律專家主任接診過上千例腦梗塞病人,發現腦梗塞按發病時間特征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常常發生于后半夜的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病人通常是后半夜或早晨起床時發現肢體不靈活了才知道患了腦梗塞。
這類患者常常具有高粘血癥,而且血流過于緩慢是主要誘因。血液流動越慢粘滯度越高,而血液粘度增加又加重血流變緩,進而形成血栓。
由于人的血液粘度日夜變化曲線在后半夜高,下午低,所以后半夜到清晨間腦梗塞發病率高。
另一類是劇烈活動或情緒變化時發病的動脈栓塞性腦梗塞,主要和血流的劇烈波動有關。患者往往在活動時突然發病,頭暈目眩。
這類患者多患有高血壓,而且血壓一日間波動較大。發病時機也和平時一天當中血壓增高的時間相符合。
清晨高血壓型就容易在早晨起床后發病;下午高血壓型就容易下午發病;運動后高血壓型就容易在激動時發生腦梗塞。
兩大誘因是頑兇作為腦梗塞主要誘因的血液粘稠度和血壓的晝夜變化受生物鐘的調控,故生物鐘與腦梗塞發病規律有關。
夜間,人體的肌肉、骨骼等運動器官處于休息狀態,血流量減少,而內臟血流增加,尤其是腎臟血流量明顯增加,血液流經腎臟后水分濾出增加,血液濃縮,這就是夜間血粘度增高的機理。
正常人在夜間睡眠時血壓明顯下降,并修補白天過高的血壓波動造成的血管損傷,但高血壓病人卻失去了這一變化規律,使動脈血管得不到休息,容易形成動脈硬化,進而導致腦梗塞的發生。
預防可以有的放矢為此,專家認為,腦梗塞的預防主要有兩點,一是病因的預防,如治療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二是誘因的預防,如過高的血粘度和過激的血壓波動。后者和生物鐘有很大關系。
當然,無選擇地降低血粘度不會獲得益處。有的人僅僅依靠一年內進行1-2次輸液來降低血粘度,這沒有什么作用。
專家推薦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前喝一大杯水(500-1000ml),以降低夜間血粘度。
有些病人害怕夜尿增多影響睡眠。其實,這恰恰說明腎臟保持水分的能力已經有問題了,更有可能出現后半夜血粘度增高現象,因此,睡前更應該多喝水。
另外還要在醫生指導下,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抗凝藥物、降脂藥物和降纖維蛋白原藥物等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