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進行系統脫敏
使自己反復地長時間暴露于恐懼的想法和情境中,這樣會給自己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終促進自己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使自己體驗到并相信你所恐懼的東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么嚴重。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
6、阻止回避行為
通常情況使人暴露在其恐懼的情境中,會讓人感覺到焦慮和痛苦,所以極力回避這種環境。這時必須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幫助來阻止回避行為的發生,只要在恐懼的情境中暴露的時間足夠長,這種焦慮和痛苦就會緩解。經過反復大量的脫敏并阻止回避行為的發生,終對這類情境就不再恐懼,建立正常的行為模式。
7、嚴格控制儀式行為的發生
強迫思維讓人產生痛苦,儀式行為則能減少這種痛苦。如強迫洗手和反復檢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慮在實施了儀式行為之后獲得緩解,結果就認為這種儀式行為是緩解焦慮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從而使儀式行為得以固著和發展。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打破這種儀式行為與緩解痛苦之間的錯誤連接,使人體驗到并相信不實施這種儀式行為其痛苦和焦慮也能得到緩解。處在焦慮和痛苦的情境中,你會想通過儀式行為來緩解這種焦慮和痛苦。這時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幫助來阻止儀式行為的發生,這樣反復練習你會發現,其實不進行儀式行為焦慮和痛苦也會緩解。終使儀式行為不再出現。
8、避免新的儀式行為的產生
由于阻止儀式行為你會焦慮和痛苦,所以很多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出現新的儀式行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復洗手,這時你會不知不覺的進行反復搓手來緩解焦慮和痛苦。要及時發現這些新的儀式行為并進行阻止。
三、如何預防強迫癥
俗話說:預防勝于治療。我們就來看一下到底怎樣從根源杜絕強迫癥,怎樣預防強迫癥的發生。
1、不要過分太在意、在乎自我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問自己我做得好嗎、這樣做行不行、別人會怎么看我等問題。
2、學會順其自然。不要刻意老是琢磨某一些事來糾結自己。在思考問題時,要學會接納他人、不要鉆牛角尖、學會適應環境而不要刻意改變環境。
3、自我調節不能解決問題時,要請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實施心理治療,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精神分析治療等。借助專家的幫助,控制自己的一些重復行為的次數或時間。
4、對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所患疾病有正確客觀的認識,對現實狀況有正確客觀的判斷。丟掉精神包袱從減輕不安全感,學習合理的應激處理方法,增強自信,以減輕其不確定感。不好高騖遠,不過分追求精益求精,以減輕其不完美感。
結語:強迫癥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菠菜、深海魚、葡萄柚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能夠很好的改善我們的情緒。同時,在預防強迫癥的時候,我們不要過于的追求完美,要學會水器自然,做什么都不要太在乎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