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含有柿膠酚、果膠、鞣酸和鞣紅素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不宜空腹食用。空腹時柿子遇到較強的胃酸,容易和胃酸結合凝成難于溶解的硬塊。小硬塊可隨糞便排泄,大的硬塊易引起“胃柿結石癥”,中醫稱為“柿石癥”。
柿子也不宜與螃蟹同食。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螃蟹中的肉蛋白凝固,可能引發嘔吐、腹痛、腹瀉等。
有了科學的養生方法,夏季用水果養生就再也不用發愁啦。
科學吃肉的三大策略
由于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飲食水果也自然不斷提高,甚至餐桌上多的東西就是肉類食物。而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從而導致一些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現在年輕人也會患得,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有正確的進行科學飲食。吃肉也是有科學養生的學問的,那么下面就和大家說一說這方面的學問吧。
多吃禽肉少吃畜肉
我們都知道,肉食有豬、牛、羊等畜肉,也有鵝、鴨、雞等禽肉。兩類肉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有區別。
據我國近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每天吃畜肉者,罹患腸癌的危險性增加2.5倍。大量吃肉,還會加速身體“巨型化”,進而導致腦體積變小,智力逐漸下降。
相反,若多吃禽肉,不僅無害心臟,還可能對身體有一定保護作用。有研究表明,雞、鴨、鵝等禽肉所含脂肪的化學結構接近于橄欖油,脂肪量低,蛋白質比豬肉多1倍。每周吃2次去皮雞的婦女,患癌的危險性比不吃者降低一半。
多吃雜肉少吃純肉
就畜類食品而言,市民也不要將眼睛只盯在純肉上。其實,肝、胃、腸、骨等更是美味佳肴,它們的營養價值不遜于純肉,甚至高于它。
以豬骨為例,其蛋白質分別是奶粉的23%、牛肉的61%,含鐵量為奶粉的9倍、豬肉的2倍、牛肉的8倍。至于鈣、磷等礦物質的蘊藏量,更非其他食物所能比擬。尤其難得的是,其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所吸收,老弱病殘均適宜。再如豬蹄,含有豐富的大分子膠原蛋白質,具有抗衰老功效。
所以,一日三餐中,不妨多安排一點豬骨之類的食物。
多吃燉肉少吃炒肉
根據烹調方式不同,肉類的燒法有蒸、炒、燉等幾種。不過,在營養學中,燉肉的營養價值高,其次是蒸肉,后是炒肉。
有實驗表明燉食可以消除豬肉的某些弊端。以日本平均壽命高的沖繩縣為例,當地8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天天都吃豬肉,采用的就是長時間燉煮烹調方法。比如,當地人愛吃的一道菜——獵肋肉,是先將豬肉燉2到3小時,再加入海帶或蘿卜繼續煮1小時。這樣燉煮后的豬肉,脂肪減少了30%至50%,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卻增加了20%。這樣,吃起來既安全口感又好。
總結:我相信閱讀過本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對科學養生有了一定的概念,在科學養生中,我們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應該把握好科學養生的每一點,無論是在生活還是飲食上,我們都要真正地做到科學養生。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把科學養生的知識帶給身邊的親人朋友們,讓他們也能有個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