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雖然是一項能夠達到健身養生的功效的運動,但是實際的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因練習太極拳而使身體產生病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為什么練習太極拳會使腰部受傷,又應該如何來解決吧,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陳式太極拳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太極”“陰陽”理念為核心思想,集強身健體、修心養性、技擊對抗等功能為一體的運動。數百年來,它使子孫強壯,身心健康,讓整個民族體悟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今天,帶著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太極拳已經走出了國門,深受到國內外億萬朋友的喜愛, 成為中西醫認可的佳保健術。然而任何運動只要不科學練習都會有損傷的風險,太極拳也不例外。腰部發勁受傷是陳式太極拳習練者常見的運動損傷,與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擰腰發力的運動特點有一定的關系,更與訓練不科學和發力姿勢錯誤有直接關聯。筆者在多年的習練和教授陳式太極拳過程中,針對這一現象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和見解,拿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以求共同進步。
讓我們先了解脊柱的結構
人的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及骶尾椎組成。成年人的脊柱,從側面看,從上而下呈“s”形的彎曲狀態,具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為頸彎前凸,胸彎后凸,腰彎前凸和骶彎后凸。腰部是脊柱運動中較靈活的部位之一,可作前屈約45°、后伸約30°、側彎約30°、左右旋轉分別約45°(某些運動員可略大于45°)的活動,還要負擔一定的體重,因此,腰部軟組織所承受的張力較大,損傷的機會多。腰部在太極拳中被稱之為“中節”,它是聯系上下肢體的樞紐。在拳法中,只有“中節”練得迅敏、協調、有力,才能使“根節”(指下肢)的起動力有效地傳遞到“梢節”(拳、足部)。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動作主要靠“中節”腰的左右旋轉發力,因此腰部多數損傷是由腰旋轉時姿勢的不正確導致的。
造成腰部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熱身不充分可能造成損傷
科學實踐證明如果不做熱身運動,驟然開始運動容易造成多種運動損傷,有些人從來不做熱身運動,直接練拳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腰椎周圍肌肉韌帶未發熱還比較僵硬,發勁時動作幅度過大一些就會造成腰部的損傷。
建議
在運動開始前一定要進行簡單的熱身運動,這不僅僅是太極拳練習的必要步驟,還是所有運動共同的一個準備工作。太極拳的熱身運動,主要是簡單的關節操或者慢跑之類的運動,練習到你的身體發熱出汗好。尤其要注意容易受損的部位的練習。
2.腰椎塌腰過度致腰部僵硬,使腰活動受限
陳式太極拳要求“塌腰泛臀”,塌腰泛臀使腰椎內收下沉,向下塌住勁,臀部自然泛起。但“塌”字讓許多拳友搞不明白,難以理解。《中國武術實用大全》中的解釋是:“塌腰使附著在腰椎間的肌肉收縮,并略下沉,適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線。”但塌腰塌多少,這個度常人不易掌握。過多的塌腰泛臀使附著在腰椎間的肌肉強力收縮,令腰椎過度前曲,會使下背肌肉緊張而僵硬和腰椎受力過重。腰的水平轉動角度因此受限,令身體僵直下盤轉換不靈,氣血勁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暢,勁難成一家。在腰椎過度前曲和下背僵硬的基礎上,腰部突然猛扭轉發勁,附在腰椎關節間的韌帶及肌腱的牽拉超出承受的大負荷,極易受傷。從脊柱的生理方面來看,顯然也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建議
《拳論》說:“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這里的“虛”絕不是軟弱不用力,而是指運勁時腰部不應該僵硬,腰部做到“松活”(放松),即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線(腰即不可弓也不能挺)。腰部肌肉的自然放松,能提高腰部活動的靈活性。所以運勁(如云手)時要做到松腰,可養體內浩然正氣。
《拳論》又說:“腰如纛”,即直腰。 直腰是在虛靈頂勁的“上拔”和裹臀(尾椎微微朝下可盡可能地減少腰彎)的“下沉”兩個力的上下對拉下,腰椎被拉直像纛(古代軍中的大旗)一樣直豎著,會使脊椎前彎曲度減小甚至消失。這樣做的好處是:腰椎向左右轉動的角度會更大,有助于減輕發勁時腰部受傷的風險;尾椎微向前內收可使丹田向上托起更加容易做到氣沉丹田,利于發勁。所以發勁(如掩手肱拳)時好采用直腰。
3.過度擰腰,不知轉胯,或腰跨轉動不一致
腰部的旋轉左右各約45°,腰轉動超過這個幅度,容易造成上下椎骨連接處脫臼(錯位),棘間韌帶及棘上肌肉損傷,甚至引起腰椎間盤突出等損傷。有些拳友只會用腰發勁,卻不知道配合轉跨。這可能是對拳論的誤解造成,拳論曰:“以腰為軸,節節貫穿…”,又說“勁起于腳跟,行于腿,主宰于腰,發于脊背,達于四梢”。很多拳友錯誤的理解為全是用腰旋轉發勁,這是極端錯誤的練法,加劇了腰部受傷的幾率。殊不知腰與跨的同時轉動既可發出強健的彈抖勁,又能避免或減輕擰腰過度。若只轉腰不轉胯,或胯轉動過少,腰和胯之間的夾角所產生的橫向力更易導致腰椎受力過度而受損。
建議
腰部旋轉幅度好小于45°,約25°左右為佳角度,發勁時腰與胯務必要一起轉動。此時腰部肌肉和腰椎處于安全狀態,不會使腰部受力過重而對腰椎產生沖擊 。亦可采用腰部感受法:轉腰時,如果感覺腰椎或腰肌不舒服或疼痛,說明轉動的角度過大或姿勢錯誤,要及時校正好動作。要使腰胯旋轉一致,運動時只要多注意胯的旋轉,就能帶動腰部的旋轉。發勁時,做到三收(丹田收,命門收,會陰收)會使腰椎附近肌肉群處于收縮狀態。尤其是丹田收(即小腹內收)時,腹部深層的腹橫肌收縮具有收腹和穩定腰椎的作用,對輔助保護腰部受傷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加強腰腹部核心肌肉訓練對腰部受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另外還需要我們進行注意的是,現在社會上的太極拳拳師水平不一,有些自身就不是在練習正確的太極拳,又將這中錯誤的動作傳授給了學生,從而增加了太極拳中腰部受損的幾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跟隨經驗豐富、水平較高的太極拳師進行相應的學習。
正確的掌握太極拳的各項要求,同時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能夠大大的降低練習給身體帶來損傷的可能性。不過如果練習后覺得腰部持續的疼痛的話,就需要去看醫生,向醫生咨詢下自己的問題在哪里,以便以后進行糾正,注意要一定聽從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