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與練習,才能達到高深的太極拳境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太極拳的各個階段,以便大家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即盤架(練架)階段
從基本動作乃至套路動作必須按照動作要領一招一式反復練習,建立規范、正確的動作動力定型。
此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
1、身法不正、低頭貓腰
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提頂吊襠、含胸拔背、空胸實腹。但初學者由于理解與實際水平相去甚遠,同時身體肌肉感覺及控制力較差,尤其是背部的豎脊肌、腰方肌、臀大肌等肌肉力量尚小,往往會出現低頭貓腰、駝背等錯誤現象。
糾正方法
(1)用器械輔助練習,如負重弓身、負重轉腰等,增強腰肌力量。
(2)兩手扶丹田的升降練習,可想象頭頂著一碗水進行練習,注意要空胸實腹、意守丹田、逆式呼吸,動作要緩慢、均勻。
(3)兩手扶丹田,命門后撐,兩肘稍外張,想象兩肩與兩髖關節構成的圓柱體做左右旋轉練習。
2、步型、手型、身法、步法不清
太極拳的步型、手型、身法、步法在太極拳的動作中就是個不相同的,更不要說與外家拳進行比較了。對于初學者而言,卻是很難分辨,容易發生混淆的,因而需要在學習中就仔細的進行分辨。
糾正方法
(1)掌握太極拳獨特的身法、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概念,定勢練習。
(2)不斷地進行對比練習(或對鏡練習)2—3人一組,相互糾正。
3、立身不穩、虛實不清
太極拳的腳步移動,前進、后退與外家拳有所不同。凡是向前邁步,要求支撐腿下沉坐穩,運動腿腳后跟先著地,然后是腳掌、腳趾,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后退則完全相反。虛實轉換要分清。“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是太極拳腳步移動生動、形象的描述。太極拳要求重心平穩,動作輕靈沉穩,兩膝運動如“揉面”一樣圓活。但是,初學者往往會出現立身不穩、動作虛實不清,重心高低起伏,上、下動作不一致等錯誤。
主要原因
腿部力量較差,對太極拳獨特的運動方式把握不準,重心虛實轉換不明。
糾正方法
(1)雙手扶丹田前進、后退的移動練習、單腿獨立平衡動作的持久性練習。
(2)加強腿部肌肉力量鍛煉,如負重半蹲、負重前進、后退的移動練習,升降開合樁練習。
(3)推腿練習,即兩人一組,正面弓步相對,兩手扶丹田或兩手背疊于命門處,兩人前腿踝關節內側靠攏,以小腿膝關節為接觸點,重心前后移動,做弓步=虛步的轉換練習,接觸點做順時或逆時針的圓弧運動。
(4)減小運動量的練習。套路練習時適當調高架子,減小運動幅度。
(5)加強太極拳意識的培養,掌握太極拳獨特的思維方式。
第二階段為專項提高階段
此階段要打破傳統的訓練程序法“先強調套路訓練,化剛為柔,由柔至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重點是先加強功力訓練和用太極意識的身體素質練習,提高自身的“質量”(即運動能力),通過各種推手、“喂勁”及專項素質訓練方法,使中樞神經系統與運動系統達成高度協調,借僵勁,在推手訓練中培養聽勁、化勁、粘勁、棚勁等勁法,培養自身的感知能力、條件反射能力和快速反擊能力。
此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有
在這一個階段,常見的問題包括太極戰術意識差,以及使用蠻力、拙力等現象。另外由于此時對身體的鍛煉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水平,因而不管是條件反射的能力、快速反擊的能力還是自身感知能力都很差。
糾正方法
(1)兩人一組在“不丟不頂”、“輕靈圓活”狀態下定步、活步推手。
(2)兩人一組的“喂”勁練習,不同對手練習、不同體重級別之間的散推練習。
(3)利用器械輔助練習:“抱球轉球”練習、拉橡皮筋、抖大桿練習。
第三階段為強化套路訓練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太極拳的進階學習階段。通過上兩個階段的學習,我們應該已經能夠掌握太極拳的推手技能,并且獲得了一定勁力,因而此時需要進行學習的就是內外三合等進一步的太極拳練習要求。
此階段容易出現的錯誤
呼吸與動作開合不協調、動作還比較僵硬右不規范、節奏不明顯、發勁力點不準、動作不到位、攻防意識不強、風格不夠突出等。
糾正方法
(1)加強太極拳的拳理學習,加強太極拳運動的美學研究,嚴格按照太極拳的演練標準進行練習。
(2)觀看高水平隊員的比賽錄像,了解名人名家的演練風格、特色,取長補徒刑,加深動作表象。邀請太極拳名家或高水平的教練作指導,進行綜合的技術診斷。
(3)通過動作單練、反復的發勁練習,悉心體會動作的虛實、輕重、勁力走向,手法腿法的攻防含義。
(4)加強動作開合與呼吸配合的開合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