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測量血壓,及早發現高血壓和合理治療。
2、定期作血液流變學檢查
以觀察血液黏度的動態改變,對高脂血癥和高黏滯血癥要積極治療。
3、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戒煙,避免酗酒,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適量的鈉鹽攝入和足夠的含鉀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4、增加體育活動
保持心情舒暢,降低緊張性生活事件的應激強度。
5、高度重視腦血管病的前驅癥狀
如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的話;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定。
尤其是眩暈常伴有肢體癥狀,比如抬腿費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
而且頭痛由間斷性變成持續性或伴有惡心,嘔吐,單眼一過性黑蒙,持續數秒至幾十秒,說明視網膜有短暫性缺血。
6、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7、及時選用合適的輔助檢查和對因治療
由于此病不通過特殊檢查不易發現,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述改變要高度重視,不可忽視,積極尋找原因,對危險因素進行治療是預防腔隙性腦梗死重要措施。
腔隙性腦梗塞是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腦組織缺血性軟化病變。
多數病人意識消除或輕度障礙。腔隙性腦梗塞的注意事項,專家介紹如下:
1、首先要注意控制血壓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壓不僅促使心、腦、腎血管的損害,也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是防止發生腦血栓的重要環節。
血壓過高常是發生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直接誘因,但血壓降得過低也是發生腦血栓形成的誘因之一,故不可在進入安靜狀態之前,如夜寢之前,服用過量降壓藥物。
2、控制血脂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癥的又一重要發病因素。
因此,要維持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之間有一個恰當的比例。除平時控制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外,遇有高脂血癥者應加以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