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治方法
⒈幫助患有強迫癥的孩子認識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讓孩子認識到人在一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是在所難免的,指導孩子在處理問題時要當機立斷,克服遇事猶豫不決的弱點。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⒉在醫生的幫助下,通過系統脫敏以及交互抑制、思維終止等行為治療,使孩子的強迫癥得到矯治。
⒊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如唱歌、跳舞、聽音樂、打球、跑步等,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以建立新的大腦興奮灶去抑制強迫癥狀的興奮灶,轉移孩子對強迫癥狀的高度注意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⒋家長要注意改變自己過于偏執、刻板、遲疑不決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到孩子強迫癥的矯治,并且不利于以后的心理發展,這一點甚為重要。
⒌對于強迫癥狀比較嚴重的孩子,如果強迫癥狀影響了學習和日常生活,就必須進行藥物治療。
家教太嚴會得強迫型人格
出納員小麗,23歲,自工作2年以來沒出過差錯,上級很贊賞她。可是同事和朋友卻說她呆板、不好相處。因為她的言行習慣讓大家覺得難以理解。她生怕工作出差錯,上班從不離開工作的辦公桌,她的鑰匙也不讓任何人摸。下班時經常走出門又回來,檢查保險柜和抽屜是否鎖好。
這個女出納員的人格類型屬于強迫型人格,或叫執拗型人格。有這種人格特點的人經常產生不安全感;刻板固執,過分拘謹,言談舉止循規蹈矩,過分自我克制,責任感過強,怕犯錯誤;雖對自己要求過高,但同時缺乏自信心;常要求別人適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以至導致沖突;處理各種事物時由于過分謹慎刻板,常注重眼前小事而忽略長遠大事。強迫型人格者大多好潔以至成癖,節儉以至吝嗇,或有某種特殊收集癖。
管教過嚴、專制、缺乏平等民主氣氛的家庭教育,易使孩子缺乏獨立性、靈活性和果斷性,形成某些刻板的習慣;在學校和社會環境中受過多次重大打擊,曾受騙上當,也會使人對類似的事情特別謹小慎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想法和行為實際上也是一種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
家長、教師、上級、同事對待強迫型人格者要給予理解和關心,根據他們的特長安排從事變化不大、需要細心謹慎的工作和活動,使他們不致于因感到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而失去自信;幫助他們豐富生活內容,分散他們執著于某些小事上的注意力;提供較多的成功機會,以增強其自信心。
對于強迫行為較嚴重,且有可能發展為強迫性神經官能癥者,應請心理醫生診治,采用厭惡療法、自由聯想法和催眠療法來加以矯治。過于焦慮、緊張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安定類藥物、抗憂郁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