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遇上了雙腿酸痛的問題,那么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又應該如何進行解決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以便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吧。
初學太極拳的人,常覺兩腿酸痛。這是普遍現象。一般沒練過拳術或體力較差的人尤其顯著,這是必然發生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憂。
發生酸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于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下肢要分虛實,身體的重量經常要由一條腿負,這種擔負不僅是由骨骼支持,而且腿要彎下去,肌肉收縮的緊張度必然增大;由一式到另一式的變化很緩慢,時間拖的很長,因此大大增加了下肢肌肉的負荷,也就是增加了它的工作,使它容易感到疲勞,在生理上說也就是容易增加疲勞素(肌酸,磷酸等)。這樣的疲勞需經過一定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二、太極拳運動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的活動,例如它的邁步,和我們的走路就不一樣,這樣的運動更為初學者所不習慣,每當運動時就覺的異常吃力和感到疲勞。
三、太極拳術要求的用勁和一般的運動不同,這是由太極拳的運動的特點所決定的。初學者欲將本身實力改變成太極拳所要求之力,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在換勁期間,特別在換勁初期兩腿常有酸痛之感。
為減少酸痛可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一)在未正式練拳前要充分的作好準備活動。
(二)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判斷運動的時間、運動量多少,而不能盲目的跟隨別人的安排。隨著自身能力的增長,可以慢慢的增加練習的時間以及運動量,但是這里同樣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度,決不能貪多。
(三)在結束太極拳的練習之后,也不能立刻進行休息,其實這一點是所有運動所共有的原則。對于太極拳結束之后的運動,以簡單溫和的運動即可,而且不需要進行太長的時間。
(四)練拳后或晚上睡覺前要用熱水洗腳(或沐浴),因為用熱水洗浴能使血液暢通,肌肉放松,幫助消除疲勞。
(五)實行按摩,每次運動后要輕輕按摩身體,尤其兩腿要多按摩幾次,可緩決酸痛。
以上辦法,都是輔助的辦法,能相對地減少酸痛感覺。酸痛幷不是病理現象,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練到一定程度,這種現象自會消失。
通過以上的辦法,能夠有效地解決初學者雙腿酸痛的問題,但是想要進一步的學習太極拳,需要你了解更多的的東西。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太極拳中正安舒的要領吧。
所謂身法也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指軀干部的姿勢動作而言;另一種說法是指全身(包括四肢)的動作而言,這里按前一種略加敘述。
太極拳對身體的要求很多,如含胸拔背、松腰、沉肩、頂頭懸等,本題主要說明“尾閭中正”及“中正安舒”等要點。
尾閭是尾閭骨的簡稱,尾閭骨位于脊柱的下端,通常所謂尾閭中正,實際上是指全部的脊柱中正而言。脊柱是人體主要的中軸骨骼,它的上端連著頭骨以支持頭部,下端連著骨盤,在連接下肢;脊柱是由一節一節的脊椎組成的,這可以提供頭部的的靈活性。
正常的人體的脊柱也并不是成直線的,而是有三個自然的彎曲,不過這種彎曲的弧度不大,在表面看起來幷不顯著。太極拳要求的“尾閭中,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正”正是這種自然的中正,不要過于免強,如硬要求脊柱上下成一條垂直,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但有駝背習慣的人,在練太極拳時,應盡可能的直腰,力求達到尾閭中正的要求。
什么叫中正安舒呢?中正安舒是指在練習太極拳時,要使軀干作到安然舒展,不偏不倚。太極拳論中說:“無使有凹凸初。無使有缺餡處”就是指的這個意思。如果在練拳時,身體某部覺得別扭,不舒適自然,就違背了中正安舒的要求。從運動生理來說,中正安舒對人體的生理健康影響很大。練太極拳忌肌肉及關節緊張,只有使之放松才不致妨礙氣血流通,使胸腔擴張,肺臟舒展。此外,練拳時如保持尾閭中正,就會防止軀干的前俯后仰及左右歪斜的缺點;否則動作不既不優美,呼吸也不自然舒暢,同時身體也易失去平衡,重心不易掌握。如果沒有作到這些,當推手時,對方稍一引動,即可俯倒。這些要點練拳者是及應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