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jīng)立秋了,秋天也已然到來,但是白天依舊是高溫的氣溫,早上和晚上的氣溫卻是涼爽不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也就是應該進補的時候了。雖然在夏天我們都已損耗了不少的營養(yǎng),是不是要不折手段以求在秋季把夏天的損耗補會來呢?答案但然是否定的。秋季養(yǎng)生很重要,在飲食方面也有很多的要注意小心的地方,不要亂吃,要適當合理,注意科學性。具體秋季飲食有哪些宜忌呢?下面我將為您詳細講解一下。
原則一、應忌苦燥
中醫(y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fā)或逐漸加重。所以,《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臟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因此,秋令飲食養(yǎng)生應忌苦燥。
原則二、早上喝粥
中醫(yī)養(yǎng)生學家提倡在秋季6節(jié)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jié),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藥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贊譽。在秋季6節(jié)氣,目前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推薦閱讀: 節(jié)后讓你快“瘦”的食物 晚餐政策四不要 讓你健康活到老。
原則三、甘淡滋潤
古人有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yǎng)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xiàn)口渴之象。《遵生八箋》還指出:“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就是說秋季6節(jié)氣干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yǎng)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干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發(fā)枯槁的征象。 因此,秋季6節(jié)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制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jīng)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也可制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制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yǎng),又能潤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預防秋季6節(jié)氣期間易出現(xiàn)的口鼻目干、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現(xiàn)象大有裨益。
結語:相信各位朋友在看過以上的講解后一定有不少收獲吧,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希望各位朋友可以根據(jù)科學的養(yǎng)生方式來養(yǎng)生保健。秋季已經(jīng)到來,我們無論是飲食方面或是戶外的相關活動,都是希望能夠使身體更好,因此一定要多多注意一些科學的方法以及小常識,不要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