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和員工與領導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我們平時上班的時候必須要做的一項基礎工作之一。
同事之間除了要互相競爭之外,同事還需要互相扶持,這樣才能找到平衡點。而與領導之間的關系,除了要做出成績給領導看之外,還需要讓領導清楚你的為人,并且時時刻刻的讓領導注意到你,這樣你的提升機會就會大很多了。
緩解疲勞常見的方法就是放松。中國老話說“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西方諺語講“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其實都是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有兩三種確實可以使自己身心得到放松的愛好,一般工作帶來的緊張也就沒那么可怕了。
可悲的是,我們的學校從小只教如何努力,不教如何放松和休閑。如殘忍的“頭懸梁,錐刺股”,這樣訓練出來的人,不會照顧自己與生俱來的興趣和愛好,連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極力壓抑、甚至破壞,怎么能不弄出毛病。
學會休息特別重要。積極的休息不是簡單地躺著睡大覺,也不是為放松精神而繼續透支體力(所謂工作狂),而是在活動中使身心都得到放松。
除了積極休息,得到放松,在工作中還要學會如何“不反應”,即不讓壓力壓到自己身上。說的俗一點兒就是“不管閑”。記得一本講前清官場的書里說過,人大致分兩種:一種人善做事,辦事認真,但相對不善于應付變化或模棱兩可的情況;另一種人善于聯絡人(事),專門擅長隨機而變。
前者往往是很好的技術人員,但提拔為領導,要協調組織不同人和事時,原來的勁兒就使不出來了,弄不好還越使勁兒越壞事,費力不討好。
后者是團隊里較好的潤滑劑,但是要是沒有了主心骨兒和原則紀律,好的成了混事的油條,壞的就成了害群之馬。所以,要緩解壓力,就要學會依據自己的個性揚長避短。善調和者別選攻堅,拙于人際協調的,不要被表面的職位升遷迷了眼。
同樣的任務,挑能發揮自己長處的道兒走;對本來不擅長的,可以“不反應”。一個良好的團隊的相互支持這時就體現出來了,互補的作用可以讓1+1>2。即便沒有良好的團隊支持,該不反應時也只能不反應。發現自己的局限性,接納自己的局限性,總比一味強求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