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是均衡的,充足的營養對身體有健康效益。根據國外有關組織調查驗證,在平時注意營養能夠使得癌癥的發生的降低三十個百分點,然而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在營養方面存在的普遍的誤區。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全面的解析下到底有哪些營養誤區吧。
誤區一:需要多的營養就重要
如果從種類上來說,我們人體需要約四十種的營養食物,量的多少大都不同,一般比如攝入的蛋白質的量一天只需要80克左右就能滿足人體所需,如果你是勞動者,需要更多的體力,那么可能攝取的量對多很多。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只要量多,身體就能補充更多的營養。
當然不是,比如蛋白質需要幾十克,它是我們身體重要的組成物質,我們的免疫力需要蛋白的支持;而15毫克的鐵不足,同樣會形成缺鐵性貧血等,影響孩子的發育。
誤區二:營養不是越多越好
“營養”不能缺乏,但絕不是越多越好。還以蛋白質為例來說明“營養”適量的重要性。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如果攝入蛋白質不夠,就會影響身高、體重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正常發育。因此許多人除了食物攝入蛋白質以外,還吃一點蛋白粉等。
其實,人體攝取的蛋白質并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人體不吸收,也是一種資源浪費,而多余的蛋白質會被身體排泄出去。要知道過多的蛋白質排除體外需要腎臟的輔助,也就意味著多食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會引起身體鈣的流失,引起骨質疏松的危險。
誤區三:食物分好與壞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專家的觀點,把食物分成好和壞。有的食物被說是垃圾食品,有的則被稱為萬能食品。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點。
在營養上,我們把食物分成了五大類,首先是谷類和薯類,第二類就是動物類的食物,第三類是就是谷類和堅果類的,第四類就是蔬菜、水果,第五類就是純能量食物。它們每一類都能提供我們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
誤區四:食物越貴越好
食物并非越貴越好。一枚雞蛋提供的能量要比一只鮑魚高,蛋白質的含量差不多,脂肪、膽固醇的含量雞蛋要比鮑魚高,鮑魚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雞蛋的兩倍多,鮑魚的鈣、鐵、硒要比雞蛋的多好多,但雞蛋中的維生素A、B1、B2都比鮑魚多,尼克酸含量差不多,維生素C兩者都沒有。
根據數據統計來看,雞蛋和鮑魚的營養成分沒有太多的區別,只是有個別的營養物質有差距,但是為什么價錢卻差別那么大呢?并不是越貴的東西里面的營養物質就越多。這個誤區一定要認清。
誤區五:四條腿的比不上沒腿的
坊間流行一種說法:“四條腿的比不上兩條腿的,兩條腿的比不上一條腿的,一條腿的比不上沒有腿的”。四條腿的指豬、牛、羊,兩條腿的主要指雞、鴨等,一條腿的指蘑菇等真菌類食物,沒有腿的指魚等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