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霜降節氣,這個節氣的到來,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寒冷,向寒冷的冬天又邁進了一步。那么在霜降的時候我們的飲食應該注意什么呢。下面讓吳大真專家來講講霜降時的飲食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霜降過后,天氣會越來越冷,而且天氣會比較干,在每天的早晚都很可能有霜凍的現象。
由于天干,人的皮膚黏膜喪失水分多,一些人就出現咽燥、唇干、喉疼、聲嘶等癥狀。因為氣溫變化大,還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感冒和咽喉炎等雜癥,嚴重者會發生肺炎。
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癥的老人,如果不注意,甚至導致中風。那么,這段時間該怎樣安排飲食呢?
多喝水,淡茶白水是首選
干冷的天,我們就要更多的補給水分,多喝水,對我們的皮膚也要進行多重的補水措施。
佳飲水是淡茶水與白開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秋季上市的雪梨、鴨梨、葡萄、蘋果含水量大,有生津滋陰的作用,也可以多吃些。粥能補水,且易消化,所以提倡早晚餐時宜有粥食。
多吃白色食品,白蘿卜滋陰養肺
按中醫理論,白色食品的功用是滋陰養肺。白色食品有白芝麻、銀耳、豆漿、豆腐、菜花、豆芽、山藥、百合、蓮子、白蘿卜等。蘿卜有生津作用,當作水果生吃尤宜。
辣椒、胡椒、大蔥、大蒜等辛辣食物,性燥熱,刺激性強,有發散作用,可以吃,但量不宜多。
要溫補,甘潤平和是原則
在秋天,我們要多吃些溫補的食材,因為天氣越來越冷,非常適合進補,溫補的食物能御寒還能增強我們的體質。
秋季溫補宜選擇甘潤平和之品,比如,雞肉、雞蛋、帶魚、蝦、甲魚、桂圓、核桃、山藥、大棗、糯米等,這些食物能溫中益氣,但又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秋季也可吃些羊肉,但其熱性較強,不宜多吃。
體質虛弱者和老人抗病能力差,尤其應根據天氣變化調節飲食,注意溫補。
下面介紹幾款霜降后適合老人養生的食療方:白果蘿卜粳米粥、蓮子百合粥、桂圓糯米粥、銀耳大棗湯、白芝麻粟子羹、板栗大米粥、山藥蒸銀耳拌糖、糖醋帶魚、蘑菇燉雞、清蒸甲魚。
這些飯食和菜肴的原料,在市場上都有供應,做法又簡便,體弱多病的老人吃為有利,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預防感冒等雜癥。身體健康的中青年與孩子吃,也有益無害。大家不妨在家試做,適當多吃一些。
本期嘉賓介紹
吳大真
女,早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師承中醫泰斗秦伯未先生,對祖國醫學有精湛的造詣。中醫專家,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保健養生協會會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國際醫藥促進會副會長。
吳大真一直從事于醫藥保健方面的臨床、教學、科研、新聞出版、社會團體等方面的工作。
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中國醫藥報社、同濟醫院、北京中醫藥進修學院、中國藥學會等單位或部門的負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