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松一直是太極拳練習中的一個要點,也有眾多的理論文章加以論述,但仍然有人不能理解這種說法。今天我們就了解下太極拳的松究竟指的是什么,以便更好的通過太極拳進行學習。
太極拳運動,要求心靜用意,肢體內外充分放松。就是說,不但肌肉、皮膚、骨節要放松,同時要求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全身處處都放松。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松?因為太極拳是一項技擊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它的技擊要求是后發先至。也就是說在對方出擊后,借對方來力作出應敵反應。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不同的要求。正如拳論中所說的“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平時練拳看起來很慢,慢練的目的是要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要練得合乎拳法拳理。要在意念引導下神經中樞高度集中,骨骼肌肉充分放松,以達到神經、肌肉的高度敏感性,在與對方交手時能感覺到對方哪怕很小的勁路變化,并借力發力,這就是太極推手中所說的聽勁,是拳論中說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高級功夫。
放松入靜對于太極拳十分的重要,那么這是因為什么呢?放松入靜,你就能夠保證自己的中樞神經能夠一直處于高度的敏感狀態下,同時也能保證你的身體處于隨時可以發放的狀態。
初學太極拳要從緩慢、松柔入手,先求松靜,由松入柔,逐步積柔成剛。所謂全身放松,就是自頭至腳,由內及外,完全放松,沒有一點僵力。感覺神經中樞(大腦)松靜,思想集中,達到心平氣和的狀態,才可以開始動作。因為太極拳是一種順應人體的自然狀態,順其自然規律而引發其自然之力的一項運動。通過特殊的整體修煉過程,調整強化人體本能和開拓人體潛能,使練拳者的身心達到平衡和自由狀態,同時全身肌肉韌帶、骨骼以及各臟器,都能順從意念的需要,以達到既協調有序,又迅速靈活,乃至“屈伸開合任自由”的一種理想境界。太極拳放松鍛煉的目的,是要使整個人體在意念導引下,做到隨心所欲地發放人體能量,也就是要使大腦信號與肌體動作同步化。
從技擊上講,在應敵時調動人體內力,順從意念的需要,把人體能量集中到一個施力點上,必須全身處于處處松開、節節松開的人體自然狀態,才能便于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發放。不發則已,一發則迅雷不及掩耳。所以放松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條件。
太極拳的放松是用意的,積極振作的。所謂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勁。要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注于動作過程之中。只要按照動作的虛實變化去完成動作過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則練太極拳,就會逐漸產生一種輕靈而又沉重的,富有彈性和韌性的內勁。這種鍛煉方法能夠引人入勝,在練拳過程中會越來越感到趣味無窮。在生理上,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陳鑫的拳論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就是說,練拳時要心靜不亂,動作要輕靈細膩。肌肉骨節沒有一處不放松的地方。動作輕緩可以逐步體會和糾正全身內外的不放松之處。因此練太極拳是從動作的輕緩中求得內外放松的。太極拳這種放松用意,內外合一的鍛煉方法好處很多,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社會高強度的工作方式,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很多人隨時隨地都處于緊張地狀態之中,從而導致了很多精神疾病的產生。而太極拳的練習能夠使我們的精神放松下來,從而降低對身體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橫膈運動不受牽制,在療病保健和技擊上,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以后,氣血周流無滯,氣行于骨節隙縫之中,能加強節節貫串的作用。
4.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性,動作上的順遂和圓活性都能獲得高度的發展。
5.全身骨節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發展了下肢的支撐力,胸背、肋骨節節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氣,穩定重心。
6.能夠發展力量和速度。因為全身處處放松了力量,才能毫無阻礙地、圓活地加快速度。
7.穩定的重心有利于動作的靈敏和技擊運用時的發力。
8.放松用意的練習,不僅對于提高你的與太極拳技術很有幫助,而且對于你的精神狀態也有很好的幫助。放松用意就能夠使你的情緒得到提高,使你的自信以及力量都得到提升。
全身放松的太極拳練習,由于意識的引導和貫注,動作會逐漸和順協調,屈伸旋轉自如,久而久之,手臂極為綿軟而又極為堅硬,全身極為輕靈而又極為穩重,這就是積柔成剛。使動作出現似松非松、剛柔相濟,也就是肌肉放松和收縮更多交叉進行。太極拳在螺旋式、抽絲式的身手腿旋轉運動時,全身各部分肌肉總是交叉著一松一緊的,由于放松的意識在支配著肢體,因此,即使是絞緊的肌肉也不是僵硬的,而是富于彈性與韌性的。
由于太極拳的特點是“柔中寓剛”,在實際運動過程中,放松的時間多于收縮的時間。就是說,每式的運轉過程是輕松的,到定式時是沉著的、貫勁的。太極拳的動作始終是螺旋式、抽絲式的內外協調運動,使全身各部位圓活無滯、富于彈性和韌性,所以能隨時靈活地集中于某一點,從而能發展力量和速度,如拳論中所說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靈活變化,周身一家,發力完整一氣。
許多不真正了解太極拳運動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極拳放松的意義,把太極拳的慢練、舉動輕緩誤以為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體育運動中,每一個發力前的動作,都首先是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快速力量。太極拳放松之理不但適用于太極理論,而且適用于一切體育運動之中。在學習太極拳放松用意的理論指導下,可以明白更多運動之理,太極拳放松入靜是每一個太極拳練習者的修煉之道,必須認真體悟。
練太極拳舉動輕緩,是為了運勁,須無微不至。開頭就用快速的練法,必然使有些動作過程滑過,做不到處處都能恰倒好處。只有慢練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開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極致,如此反復鍛煉才能極虛極靈,又能極重極輕,快慢輕重,隨心所欲。能輕則松,能松則快,能緩則內勁增長,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練有了功夫后,就可隨心所欲地練快。能夠快而不亂,輕而不浮。輕是保證全身內外放松的必要條件,所以拳論中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每打一勢輕輕運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輕的練法,動作才能越練越靈活,才能達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靈是輕的發展。不輕就不能松,不松就不靈活。
松靜是練好太極拳的必要條件,陰陽虛實是練習太極拳的靈魂,傳統太極拳的高境界是純以神行,僅看到神的忽隱忽現,剛柔的痕跡看不出來。從太極拳的高步驟和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極拳的目的,而是達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極拳,沒有充分放松練拳就練不成真正的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