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
代表
桂枝芍藥知母湯、通痹靈。
作用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早、中、晚期病人,可以達到祛風濕止痹痛、平調氣血陰陽的作用,對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缺點
不適應病情較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需聯合使用其他藥物。
●現代中藥
代表
陳李濟昆仙膠囊(由昆明山海棠提取物、淫羊藿提取物、枸杞子、菟絲子組成)。
作用
屬雷公藤類藥物,有活血化淤、滋補肝腎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免疫抑制、細胞因子拮抗和抗炎鎮痛等作用,能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關節腫脹、晨僵、壓痛等,在同類藥中具有起效快、作用強、不良反應較小的特點。
缺點
長期服用雷公藤類藥物對生殖系統有一定影響,雖然昆仙膠囊在6個月的實驗期內沒有發現明顯的對生殖系統的影響,但目前還缺乏更長期的監測數據。因此,在長期使用昆仙膠囊的時候還需要定期監測。
類風濕性關節炎小知識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以女性居多,發病年齡平均為30~50歲,我國的發病率高達0.35%~0.4%,致殘率達15%,每年新增病例400萬左右。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定為骨和關節的十年,希望以此促進社會對關節病病人的關懷,推動醫藥界開展相關的防治活動,改善關節病病人的生活質量。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堅持長期正規治療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往往存在兩種誤區:一方面,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難以被治愈,有些病人產生悲觀心理,干脆放棄或不積極治療;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對疾病盲目樂觀,以為僅僅是關節疼痛,對身體影響不大,不配合醫生做長期、正規的治療。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事實上,近二十年來,類風濕的治療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只要堅持去專業醫院進行正規治療,積極配合醫生,“控制癥狀、防止殘疾”,對于大部分病人而言,已不再是夢想。如果能夠抓住發病初期一兩年的時間,嚴重的畸形完全可以避免,病人還可以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總結: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在治療疾病來說,很多患者關心重視的問題就是治療的問題,其實這是錯誤的,在小編看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疾病都是靠養的,靠我們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這樣,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給網友們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