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患上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的糖尿病都是吃出來的,在糖尿病早期我們要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很好的對癥下藥。那么糖尿病早期都有什么癥狀呢。下面讓王長生專家來講講早期糖尿病的癥狀有哪些。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很多人覺得自己一段時間的多食、多尿、多飲,體重下降就是得了糖尿病,其實早期糖尿病的癥狀應該是比較勞累、無力。所以這是人們對糖尿病的一個認識誤區。
“三多一少”不是判斷標準
如今臨床上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癥狀已經不明顯了。
據介紹,患糖尿病是病人體內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影響機體糖代謝的正常進行,從而產生高血糖。
血糖的升高,的確會導致尿液的增加。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典型癥狀。
由于多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使體液滲透壓升高,會興奮口渴中樞,產生口渴及過多飲水。葡萄糖是體內熱能的主要來源,多尿可造成大量葡萄糖丟失,為維持機體正常活動的需要,補充尿中丟失的糖分,就需要多進食物。但由于病人體內缺乏糖代謝所必需的足量胰島素,葡萄糖不能被利用,機體需要動員脂肪和蛋白質來補充熱能,從而造成體內脂肪和蛋白質消耗增多,終引起體重減輕及消瘦乏力。
然而,對于占糖尿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來說,如果不是日尿糖量超過20克的話,一般不會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因為對于2型糖尿病來說,其病理變化為胰島素抵抗伴有胰島素相對不足,而非胰島素絕對缺乏,病人體型多肥胖,可長期無任何明顯不適或僅感輕度乏力等。
出現并發癥才知患病
剛被確診為糖尿病的黃女士,她感覺自己并沒有糖尿病通常的“三多一少”癥狀。她只是感覺自己外陰瘙癢難忍,到婦科檢查認為是霉菌性陰道炎。她用遍了各種栓劑洗劑等抗霉菌藥物治療,但瘙癢癥狀都有增無減。后來醫院婦科建議她化驗血,結果嚇她一跳,她餐后兩小時血糖竟然達到15mmol/l,才被確診患上了2型糖尿病。
很多人都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高,就需要堅持治療,定期到醫院檢查,當出現“三多一少”癥狀時很可能已經是晚期了。建議患者日常在家用血糖儀自測,每3-6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注意檢測血脂,每年做并發癥的篩查。我們擔憂的是很多患者忽視監測,難以判斷病情進展程度,不知不覺地發生慢性并發癥,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
建議每年一查餐后血糖
由于2型糖尿病的血糖增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肌體慢慢適應了血糖的升高,隨著病程的發展,血糖進一步升高,糖尿病的各種癥狀就會慢慢出現。所以,35歲以上人群經常查餐后血糖非常必要。
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呢?如有以下癥狀中的一兩種,很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現,需盡快去醫院抽血檢查。
1、經常疲倦、乏力、虛弱、頭暈者。
2、皮膚干燥瘙癢,用止癢藥無明顯好轉者,尤其是女性外陰瘙癢經抗炎、抗真菌治療無效者。
3、皮膚易患化膿性囊腫、癰、癤、瘡等且不易治愈以及久治不愈的傷口感染或手術傷口不易愈合者。
4、皮膚感覺異常者,四肢麻木、感覺遲鈍,有蟻爬感、套狀感覺異常,燒灼痛、針刺痛等。
5、近期視力迅速下降或有霧狀感,白內障進展迅速者。
6、不明原因的肢端潰爛、壞疽者。
7、經常有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者或常有空腹感。
本期嘉賓介紹
王長生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西奈山醫學院、美國Synergy血管外科中心合作專家。
中華醫學會會員。
北京豐臺長峰醫院外周血管科主任。
1976年畢業于軍醫大學,在三甲醫院從事外科及手術基礎研究及臨床工作40余年,曾在北京軍區總院及北京軍區252創傷科研組臨床研究,先后在中華醫學外科雜志和中國疑難病癥創傷雜志及血管外科雜志等刊物中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擅長疾病有擅長治療靜脈曲張、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足)、脈管炎、以及其他外周血管疾病的病變治療及研究。尤其對糖尿病足壞疽、老爛腿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使無數患者免受截肢之苦。
深入研究糖尿病血管病變(糖尿病足)、脈管炎、靜脈屈張等外周血管病變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尤其是對糖尿病足壞疽、老爛腿的保肢治療造詣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