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內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直接關系到你的太極拳學習水平。內功的學習是十分深奧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楊式太極拳的內功的一些重要名詞,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太極拳學習楊式太極拳。
三關
高級階段全身已松散成圓球狀的氣勢輪廓,故不再強調三關在體內的位置。三關的運走方式大致分為四種:
1、三關豎立
意想的三關上端豎起而后微下落,感覺周身意氣蓬勃、精神提起。
2、三關前長
先要心中一“靜”,隨即會呈現意想的三關上端向前上方微長的情景,此時周身會有一種在松弛中自然舒適之感,精神亦為之一振。
3、三關后撤
意想三關的下端系有一條細繩向后牽拉。其奧秘是要“心中一沉著、再一靜”,三關之意方能順遂地向后運行,牽引身形輕松自如的舉步后移,身心皆呈現舒適美感。
4、領起三關
意想三關像一條絲帶正在向前上方輕輕提起,引領著身形輕靈自如地舉步前移,周身上下毫無滯礙,精神隨之提起。
起始、運行、終止、變換
這指的是太極拳的運拳規律。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到這樣一點,太極拳的整套拳架就是由一個拳架進行起始、運行、終止、變換這四階段到下一個拳式進行這四階段,從而形成整套拳架的四階段進行。掌握了解這四階段對于我們的學習很有幫助。
1、起始
這里的起始不是身形、手勢動作的開端處,而是指自身之神意氣萌動之初。拳論講:"神為統帥",首先要使精神提起。精神提起必須通過收視返聽才能做到。
很多人會誤以為內氣是在身體里像波濤一樣一波波的促使身體進行運動的,事實上并非如此,太極拳的內氣是通過拳式的走向運動達到催姿勢的作用的。在太極拳的練習中,我們應該重視心的作用,將精神集中于心,用心來指揮。之后是氣,以氣作為驅使進行運動。
2、運行
身形手勢始終依賴神意之引領和內氣的催動而運行,絕不要單一地只做形體動作。由此才能意識到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必須做到"意在先",這樣將"凡此皆是意,不是形"的至理明言從習拳之始就落到實處會少走很多彎路。長此以往,重意不重形、妙在五陰五陽的行拳意識才能逐步建立起來。
3、終止
身形手勢的開合是有限度的,而意氣的運行卻不受任何外在條件所限制。當姿勢開出或合回時,身形手勢都要留有回旋的余地,才能恰到好處地體現直中有曲、曲中求直的妙趣。此處須加注意,形到終點時并不等于意也到了終點,意不受形的支配,只依心發之令而行止,所以要使意的運行終止時,必須做到心中一"靜",才能令流動之意停下來。
4、變換
進入變換,即到了身形手勢的往返轉折處。此刻雖然形與意的運行俱停,但內氣仍在無內無外地氤氳積聚,促使精神再度提起,使"神為帥、心為令、氣為旗"的運轉重新開始,引領、催促下一個姿勢進入起始狀態。須注意,變換是神意氣沿大小不等(依不同的拳勢而定)的180度半圓形圓轉流行。半圓形之一端是上一式的終止處,另一端則是下一式的始發處。變換是陰陽相互化育、相互轉換之處和神意氣自現奧妙的生發地。
掌中小氣球釋義
1、中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
在練習太極拳時,需要將自己的手掌合攏,使掌心能夠虛攏成瓦垅狀。這是很多太極拳練習者都知道的要領,但是卻并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事實上,在虛攏的手心應該容有一個小氣球,這個氣球能夠起到在拳架的運行中進行回旋的作用,也是手部虛實變換的原因。
太極拳大師授拳時講,盤拳自始至終手中都要有小氣球,無論成掌、變拳還是鉤手都須如此。要意想雙手心各含有一個小氣球,這一點無論在盤拳中還是揉手時都至關重要。當做盤拳之用時,能由此而引導兩手漸趨松軟,手松軟后才能使內氣通出。當盤拳至掌心向上時,要意想雙手似擎著兩個小氣球;當手心旋轉朝下時,兩手心如同含攏著兩個小氣球。但無論擎與含,都不要用手指摳小氣球。當手心朝上擎托時,小氣球似有離手騰起之意,此時兩手要以沾粘之內勁將小氣球穩在手心里;當手心朝下時,兩手要有連隨之內勁,使小氣球倚偎在掌心里,由此體現"重意不重形"的行拳要求,鍛煉雙手的沾粘連隨之內功,漸而求達猶如無手之感。小氣球可以向身外催出,也可向體內納入。其向外時,總是從掌心催出,隨即便接回掌心。由此可領會小氣球與手之間內外相合的相互關系。當小氣球從手心納入身中后,雙手便頓感輕松靈活,而身體即有動轉遲緩之感。由此可見,氣球雖小,確有物質內涵,它對人體的影響與關聯是非常密切的。
2、高級功法中小氣球的釋義
進入高級功階段小氣球非以掌心的擎或含來表現,而是自然賦予小氣球一種不可思議的升、沉、定、走及有圓而無邊之神奧。故在起勢時,雙手毫無意氣之掛礙牽絆,任由小氣球來引領開合,手的變換也是沿小氣球的邊緣無意念的揉摩旋轉。如此演練方能"重意不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