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拔罐
(1)火罐法
腰下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先取大小適宜之火罐于主穴處拔4—6罐,然后依據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選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時間為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穴位位置見圖88)
(2)刺絡拔罐法
取病變關節附近穴位,常規消毒后,用皮膚針叩刺,然后進行拔罐,使拔后皮肉發生紅暈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鐘。2—4天施術1次,5次為1療程。適用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3)針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貞、肩髎、肩髃;在軀干者配命門、腎俞(雙);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穴只拔罐,不針刺。配穴針刺得氣后用閃火法,將針扣留在火罐內,留針、罐15—20分鐘。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
(4)藥罐法
取疼痛所處的經絡穴位、阿是穴。用直徑4—10厘米的竹管,經藥汁(透骨草、防風、川烏、草烏、荊芥、獨活、羌活、寄生、艾葉、紅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鐘后取汁)煮沸3分鐘后,在所選擇的治療部位拔罐。病情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風濕性關節炎人怎樣煎藥
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湯藥往往需要自己煎煮,但由于病情與藥性的復雜性、特異性等,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這里作一簡要介紹。
一般是先把干燥的藥物浸泡于冷水中1—2小時(夏日可短些,冬日要長些),煎藥的時間必須視藥物性質而定。如發表藥不宜久煎,沸后5分鐘即可;有些含揮發油的藥物,如薄荷、砂仁等,必須后下,即在其他藥物煎好后方可放入同煎5分鐘而成;補藥則宜多浸多煎,但在猛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為宜;金石、介類藥物如磁石、鱉甲、牡蠣、石決明等必須先煎;清熱涼血藥多浸快煎;芳香化濕藥浸后煎沸后即成。如不注重煎藥方法,勢必影響藥物療效,因而提醒大家注意。
以上就是一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一些常識的了,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是嘗試上述中的治療方法的話,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不能盲目治療。
如何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出現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風濕性關節炎的出現,會讓患者的身體活動承受很大的痛苦,如果大家不想上了年紀就患有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疾病,那么就要做好預防工作了,有一些朋友對此不是很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該病的預防工作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1、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干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