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摸-摸腳自診病
防患于未然經常用手指觸摸您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按摩病灶區
祛病又健體在觸摸到有結節、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采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地暢通無阻,陰陽就會相對趨于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3、經常搓涌泉
百病不沾染經常搓揉腳心的"涌泉穴"便可強身健體。
涌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反射醫學中腎臟在腳部的"反射區"。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經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補精強腎,健體消疾。而且腎臟功能強壯后,對其它臟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應常搓腳底涌泉穴。
4、溫、寒從足下生
醫學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所以,經常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是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健康人腳部的正常溫度應該是:腳尖約為22℃左右,腳掌的溫度約為28℃左右。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時均屬異常,即為病態。若腳尖發涼,一般多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脹、失眠、腦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涼,多為腎虛癥狀;若全足冰涼,多屬下肢循環欠佳,氣血雙虛的征兆。故應經常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溫的方法常采用的是:揉搓法、溫水泡洗法、運動雙足法,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溫度。
5、洗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我們要養成每天睡覺前,用40℃?50℃的溫水泡洗雙腳的習慣,溫水洗腳既能清洗保潔雙足,又能保持足溫,防止寒從腳底入侵,還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保證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轉。洗腳能健腦安神,補腎健體。防治失眠,還能消除疲勞,恢復健康。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洗腳健身的說法,如"睡前洗腳,強似用藥"、"熱水洗腳,如吃補藥"、還對一年四季洗腳的療效概括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去署;秋天洗腳,肺腑潤育;科天洗腳,藏精溫腎"。為了您的健康長壽,勸君每晚不妨用溫水泡洗您的雙腳。
6、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要靠雙腳,"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九"。雙足現代醫學稱之為"第二心臟"。這是因為人們在走路時,由于腳部肌肉的收縮、松弛能迫使靜脈血管的擴張與收縮運動,使帶有代謝尾產物的血液經靜脈血管上升到肺部排出并充氧后再回流到心臟。由于行走時腳部肌肉的收縮與松弛,能使靜脈血管的流速增強,從而減輕了心臟回收血液的負擔,確保血液循環的暢通無阻,以便將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使其得以濡養,從而可達到健康強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總結:有關腳筋斷裂的治療方法今天我們就先介紹到這里,相信大家現在對于腳筋斷裂后的調理和治療的方法一定有不少的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運動和勞動的力度,以便有效的預防腳筋因過度勞累而斷裂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