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風濕性關節炎疾病的高發季節,很多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朋友到了秋天就開始苦不堪言,不少人聽說中醫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上有著獨特的療效,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看看如何在飲食上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希望大家能認真的看完這篇文章。
風濕性關節炎的中醫藥膳治療
風濕病中醫稱之“痹”,屬于“痹癥”、“歷節風”等范疇。是指人體肌表、經絡、筋骨遭受外邪侵襲后,由于正氣不足,衛氣不固,使外邪滯留經脈,影響關節,出現關節疼痛、沉重、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筋脈拘急、變形。目前本病還沒有特效藥,在用中、西藥物綜合治療的同時,輔以藥膳治療,將會有更好的效果。中醫在臨床上根據侵入的外邪不同及患者體質不同,將痹癥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種類型。
一、風痹
是因風邪而致病,“風”善行而數變,故風痹的特點為關節疼痛游走不定,竄痛或屈伸不利,故又稱“行痹”,有時紅腫疼痛,關節惡風,苔白膩,脈浮弦。宜食用祛風、散寒、通絡之品,忌食寒涼滋膩之物。
1.五加皮醪
【原料】 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
【制法】 將五加皮洗凈,加水適量泡透,煎煮30分鐘,取藥液300毫升,共取兩次,再將煎液與糯米同燒煮做成糯米干飯,待冷后加酒曲適量,拌勻,發酵成酒釀,每日適量佐餐食用。
【特點】 五加皮為祛風除濕,通利關節之常用品。醪為酒之類,有通血脈、養脾氣、祛寒除濕之效。以五加皮制醪,其通利除痹之功尤勝,故凡風痹身痛、骨節酸痛、筋骨不利,均可食用。
2.蛇肉湯
【原料】 大白花蛇肉250克,胡椒30克,生姜5克,黃酒、蔥白、食鹽適量。
【制法】 將蛇肉切塊,在油中略煸后放入沙鍋,同時加入胡椒、生姜、黃酒、蔥白等,再加清水,高出材料約1。5厘米,先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燉至蛇肉將熟時加鹽適量,略煮即可。
【特點】 蛇肉性溫,味甘,尤其白花蛇或烏梢蛇具有較好的祛風作用,是亦食亦藥之品。胡椒性熱,味辛,有溫中、下氣、解毒功效,起輔助作用。常飲此湯可祛風除濕,不僅用于風痹型關節炎,也可用于寒痹型關節炎。
二、寒痹
是因受寒邪的侵入而致,寒則凝,主收引。寒痹又稱痛痹,其特點是:痛處不移,痛如錐刺,關節處怕涼喜熱,上下不通,局部拘攣,舌苔薄白,脈弦緊。宜食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品。
1.附片蒸羊肉
【原料】 制附片15克,鮮羊肉500克,肉清湯150克,料酒15克,蔥、姜、胡椒粉、味精、鹽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