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大家也不再將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當做是一種很普通的疾病了,那么大家知道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嗎,在中醫方面上有沒有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好方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飲食上如何治療。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長期發展下去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那么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具體有哪些癥狀呢?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臨床上無發熱及關節局部明顯炎癥的表現,僅感關節酸楚不適或輕微疼痛。天氣陰寒、雷雨變化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使關節疼痛加重。可數周、數月完全沒有關節疼痛的癥狀,也可一下子又突然發作。風濕性關節炎雖有長期關節疼痛,但無關節功能活動障礙。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風濕病主要表現:一般無高熱,僅少數病人有低熱。關節多為酸痛,呈游走性竄痛或限于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有時四肢出現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說明有風濕活動,應進一步檢查。亦有的病人心臟并無器質性改變,而常有心悸、胸悶、憋氣等現象。應注意觀察有否瓣膜損害等器質性改變,應進一步檢查排除風濕性心臟病。
了解完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之后,大家再來看看在中醫飲食方面如何對待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吧,那么在飲食上到底有何注意的地方呢?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與飲食有關,素食有助于緩解其腫脹和疼痛,過食動物脂肪可促使病情加劇、中醫主張該病患者應忌食發物如公雞、鯉魚、牛、羊奶及肉等肉食性蛋白質,因含有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易致過敏而加重病情、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應忌食,因其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促使關節的破壞,而實驗證明蔬菜可緩解該病的癥狀、中醫認為,該病是由風、寒、濕、邪所致,故食療多選用驅風、散寒、化濕、溫通之品,如韭菜、香菜、蔥、芹菜、油菜、辣椒、苡仁、木瓜等食物、再根據癥狀,辨證分型,予以藥膳治療、中醫將風濕性關節炎分為風痹、寒痹、濕痹及熱痹(急性風濕熱)四型。
1.風痹
是因風邪而致病,風善行而數變,故此型特點關節疼痛游走不定,因此又稱“行痹”,宜祛風通絡、散寒除濕的藥膳,如五加皮醪:五加皮50克洗凈,加水適量泡透,煎煮,每30分鐘取煎液一次,共兩次,再將煎液與糯米500克共同燒煮,做成糯米干飯,待冷,加酒曲適量、拌勻、發酵成酒釀,每日適量佐餐食用、五加皮可祛風除濕通利關節,而醪為酒之類,可通血脈驅寒氣,常食本品,可強健筋骨,緩解關節疼痛。
2.寒痹
因受寒涼而致,局部怕涼,上下不通,寒主收引,局部拘攣,喜熱畏涼,得溫則舒,本類型以痛為主,痛如錐刺,痛處不移,因此又稱“痛痹”,宜溫經散寒,佐以祛風利濕的藥膳,如虎骨木瓜酒:狗骨3克(油炙酥),木瓜9克,白術、桑枝各12克,五加皮、當歸、天麻、川牛膝、紅花、川芎各3克,秦艽、防風各1。5克,冰糖100克,白酒1000克,將上藥同放酒中,密封浸泡3~4個月后即可服用,每次溫服1~2調羹,日服2次,本品用于寒痹骨痛,手足不溫,筋脈拘攣、腰膝酸軟者,對于濕熱或陰虛火旺者慎用。
3.濕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