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機酸影響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有機酸從體內排出需借助于腎小管陰離子泵,此時和尿酸進行競爭;或由于有機酸積聚于近端腎小管使其代謝障礙限制了尿酸的分泌。有機酸增多見于酒精中毒、劇烈運動乳酸堆積和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代謝失調。
(4)利尿藥、抗結核藥、阿司匹林、兒茶酚胺等均能影響對尿酸的排泄:利尿藥物減少腎小管對尿酸分泌還是增加其重吸收,目前還不清楚。抗結核藥物如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均能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阿司匹林小劑量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當劑量增加到2~3g時可以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起清除尿酸的作用。兒茶酚胺影響腎血流量,減少了尿酸的作用。
(5)鉛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分泌,慢性鉛中毒,尿酸清除率減退較肌酐清除率減退為明顯。
以上4點就是痛風腎病的形成原因了,由此可以看出痛風腎病的形成原因還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我們不能放棄治療,患有痛風腎病的患者朋友們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
痛風腎病的治療
1、一般治療
調節飲食,限制高嘌呤飲食,控制熱量攝入,避免過胖是防止痛風和痛風的重要環節。已有痛風者,維持足夠的尿量和堿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出。
2、排尿酸藥物
用藥物治療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的指征是:痛風的病因不能被去除;去除后未能糾正痛風至7.0mg/dl(420μmmol/L)以下;患者有2~3次痛風發作或有痛風石且腎功能好的患者,可長期持續服用依他尼酸(利尿酸)藥物,如丙磺舒(羧苯磺胺)和苯溴馬隆(痛風利仙,苯溴酮)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劑量。并注意保持較多尿量和應用碳酸氫鈉(1g,3~4次/d)堿化尿液,可以減少前述危險,尤其在治療的頭3周。
3、抑制尿酸生成藥物
主要是別嘌醇,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從而減少黃嘌呤和尿酸合成。由于別 嘌醇具有預防尿酸和草酸鈣腎結石的作用,已確立痛風診斷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已有尿酸結石的患者,應用該藥治療。在有腎疾病的患者,這一預防措施尤其有效,這些患者對促尿酸排泄藥反應差。繼發痛風和骨髓增生疾病也是別嘌醇治療的指征。
4、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可選用秋水仙堿。秋水仙堿對控制關節炎疼痛效果好,劑量為1mg,2次/d。在總量達到4~8mg時,減為0.5mg/d。
5、惡性腫瘤和白血病放療和化療時,應充分水化、堿化尿液或使用別 嘌醇預防。惡性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或放療前應用別 嘌醇可預防痛風,防止尿酸腎病的發生。
結語:今天關于痛風腎病的介紹就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夠認真仔細的學習文中的知識,很多患有痛風腎病的朋友一直在飽受著疾病帶來的痛苦,所以及時發現痛風腎病和治療它是非常關鍵的,小編希望患有痛風腎病的朋友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