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呈局限性結節隆起,病變內部呈均勻的中等水平回聲,與膀胱腫瘤很難鑒別。
(2)、乳頭型
膀胱壁局部呈突起狀或息肉樣增生,突入膀胱腔內。
(3)、彌漫增生型
聲像圖為膀胱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是腺性膀胱炎的癥狀常見的表現。CT與靜脈腎盂造影對本病的診斷意義不大。
正常人的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構成,但在各種理化因素炎癥、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粘膜組織演變成腺上皮,從而導致腺性膀胱炎。據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是一種癌前期病變,若不及時處理,約4%的患者幾年后演變為膀胱癌。
一、腺性膀胱炎:有什么癥狀?
腺性膀胱炎多表現為慢性非特異性膀胱炎癥狀,腺性膀胱炎臨床主要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鏡下血尿、排尿困難等下尿路癥狀。
二、腺性膀胱炎:如何確診?
主要依據膀胱鏡檢查及活檢,好發部位為三角區、膀胱頸部、尿道內口下方。推測可能有下列原因:
1、三角區及胱頸部是尿液流體動力的著力點
因無粘膜下層,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舒縮的隨意性。
2、此部位常為膀胱炎癥、尿道逆行感染的高發區
鏡下病變部位粘膜充血、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性或乳頭狀隆起。病理表現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層以下形成Brunn巢,其內出現縫隙或形成分支狀或環狀管腔,中心出現腺性結構,與此同時存在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
三、腺性膀胱炎:怎么治療?
腺性膀胱炎的治療有多種,有單純膀胱內灌注治療,單純膀胱電切,膀胱注射療法,膀胱部分切除,膀胱粘膜剝脫,甚者有行膀胱全切除手術。
目前腺性膀胱炎的首選治療方法是經尿道電切鏡下病變組織電灼術,具有微創、恢復快、療效好等優點。如經上述治療仍無好轉,出院后應每周回院給予藥物膀胱灌注治療一次,共六到八周。
部分觀點認為腺性膀胱炎與膀胱癌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對腺性膀胱炎應定期復查,長期隨訪,在對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診斷上,及早進行膀胱鏡檢查結合組織活檢,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在第一年內每隔三個月復查膀胱鏡一次,以后每六個月復查一次,應持續兩到三年左右,以便及時發現可疑病變及早處理。
專家提醒,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發,常被誤診為尿道綜合癥,因此需要引起女性朋友注意,平時注意做好生活清潔與保健,發現癥狀應及時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