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不僅在我國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它的愛好者與練習者。太極拳的魅力在于它看似漫不經心中卻包含著深刻的內涵,在動作與精神的兩方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太極拳教程來學一學吧。
任何一種拳術的發生和發展,都與其所在國家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太極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和培育下發揚光大的。太極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為中國傳統哲學,尤其是老莊思想的動態體現。宋周敦頤撰「太極圖」推道體之本原曰:無極而太極,吾心寂然無思,萬善未發,是無極也。然此心未發,自有昭然不昧之本體,是太極也。意思是太極為宇宙生化之源,萬物啟蒙之本。
太極拳來源于太極的理論,因而它追求陰陽和諧,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精通太極拳的人,應該整套拳法下來毫無停頓之處,連貫自然行云流水。太極拳的運動一直處于變化的狀態之中,其中的博大精深不是簡單可以理解的。練好太極拳首先就要做好基本功的練習,使你能夠對后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求學者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選擇嚴師、良師,以求得到嚴格、正確的教授。
二、必須認真、刻苦、持之以恒的修練,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
三、對于太極拳理論知識的研究也不能放下。先輩為我們總結歸納出了很多有益的要領,作為后來的學習者,應該從其中汲取經驗,并將其與自己的領悟結合到一起研究深入,才能保證你的太極拳水平得到提升。
練習太極拳的具體要求
一、中正
心氣中和,神清氣沉,始終保持精神內斂的要點。務使每個姿勢務必達到端正,不能有偏斜的傾向。要使自己達到中正的要求,必須保持頂頭懸。
二、安舒
修練時,要求做到動作均勻、舒展,呼吸通暢。不能有牽強、滯重的弊病。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三、輕靈
輕靈是相對遲重而言。練太極拳不能用拙力,用拙力則易失於偏倚。
四、圓活
圓活是要求動作必須圓滿、靈活。必須避免笨重、遲滯等弊病。進退開合均須自由、順暢。
太極拳原理精妙之處,即在於動中求靜,靜中求動。講究虛實變換,陰陽消長。所以學者必須遵循原理,才能循序漸進,達到心領神會,豁然貫通。
太極拳的原理十分深奧,絕不是你單純的練習動作或者研究理論就可以明白的。想要掌握太極拳,就需要結合理論研究與拳路演練,在實踐中體會提升理論,在理論更好的掌握動作。因而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決不能心急,要從基本功開始,一步步的練習深入,終完全掌握。
太極拳之圈
太極功夫以沒圈為登峰造極,非一蹴可幾。必須循序漸進由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沒圈,復以內勁為其統馭,聯貫變化運用神妙技至于斯,形式上無從捉摸之矣。太極拳大師曾說:太極拳纏法也,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裹纏、外纏、大纏、小纏、順纏、逆纏,而要莫非以中氣行乎其間,即引即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世人不識,皆目為軟手,手軟豈能擊人?是但以外面視之,皆跡象也。若以神韻論之,自己用功,與外人交手,皆以中氣運行,使之適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蘊。兩肩亸下、兩肘沉下、秀若處女、威若猛虎、手中權衡稱物而知其輕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權衡,以稱他人之上下、左右、進退、緩急,無不悉以神明之度量,使之皆中其節而令敵之從所從。而來者抑負所負而去是無形之權衡也。以無形之權衡,權有形之跡象甚矣,其孰能欺之若第?以軟手祝太極拳,不惟不知拳,且并不知太極之為太極,太極者,陰陽開合而已矣。必陰陽相停而后名為太極拳,夫豈偏陰無陽之謂哉!
太極拳之用
太極拳大師曾說:中氣貫足,精神百倍,臨時交戰,切勿先進。如不獲已淺,嘗帶引靜以待動,堅持壁壘,堂堂之陣,整整之旗,有備無患常守其真。一引一進,奇正相生,佯輪詐敗,反守為攻。一引即進轉(轉者方引而忽轉之),進為風,進至七分即速停頓。兵行詭計嚴防后侵,前后左右俱要留心,進步莫遲,不直不遂足隨手運,圓轉如神忽上(手足向上)忽下(手足向下),或順(順者用順纏法》或逆(逆者用倒纏法),日光普照不落邊際,我之進取須令不防人若。
能防必非妙方。大將臨敵無處不慎,四面旋繞,一齊并進,斬將搴旗,絕妙如神。太極至理,一言難盡,陰陽變化存乎其人,稍涉虛偽,妙理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