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尿期的治療
少尿期常因急性肺水腫、高鉀血癥、上消化道出血和并發感染等導致死亡。故治療重點為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控制氮質潴留,供給適當營養,防治并發癥和治療原發病。
(1)臥床休息
所有明確診斷的患者都應嚴格臥床休息。
(2)飲食
能進食者盡量利用胃腸道補充營養,給予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酌情限制水分、鈉鹽和鉀鹽。
早期應限制蛋白質(高生物效價蛋白質0.5g/kg),重癥患者常有明顯胃腸道癥狀,從胃腸道補充部分營養先讓患者胃腸道適應,以不出現腹脹和腹瀉為原則。
然后循序漸進補充部分熱量,以2.2~4.4kJ/d(500~1000Kcal)為度。過快、過多補充食物多不能吸收,易導致腹瀉。
(3)維護水平衡
少尿期患者應嚴格計算24h出入水量。24h補液量為顯性失液量及不顯性失液量之和減去內生水量。
顯性失液量系指前一天24h內的尿量、糞、嘔吐、出汗、引流液及創面滲液等丟失液量的總和;不顯性失液量系指每天從呼氣失去水分(為400~500ml)和從皮膚蒸發失去水分(為300~400ml)。
但不顯性失液量估計常有困難,故亦可按每天12ml/kg計算,并考慮體溫、氣溫和濕度等。
一般認為體溫每升高1℃,每小時失水量為0.1ml/kg;室溫超過30℃,每升高1℃,不顯性失液量增加13%;呼吸困難或氣管切開均增加呼吸道水分丟失。
內生水系指24h內體內組織代謝、食物氧化和補液中葡萄糖氧化所生成的水總和。
食物氧化生成水的計算為1g蛋白質產生0.43ml水,1g脂肪產生1.07ml水和1g葡萄糖產生0.55ml水。由于內生水的計算常被忽略,不顯性失水量計算常屬估計量,致使少尿期補液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為此,過去多采用“量出為入,寧少勿多”的補液原則,以防止體液過多。但必須注意有無血容量不足因素,以免過分限制補液量,加重缺血性腎損害,使少尿期延長。
通過以上介紹,對急性腎衰竭都是有著很好的了解,因此對這樣疾病治療的時候,都是可以選擇以上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這樣疾病治療的時候,方法選擇一定要得當,不能隨意的亂選擇,這樣對疾病治療,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總結:腎衰竭的卻讓很多患者害怕,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的治療方法又不一樣,所以作為患者來說,我們首先要清楚的知道我們所患的是哪一種類型,再投入治療。急性腎衰竭的相關知識就是上面這篇文章中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了。網友們一定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小編也希望患者們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