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休息護理
活動期發熱、關節明顯腫脹時應臥床休息,以2~3周為宜,減少關節活動及負重。待急性癥狀或全身癥狀消退,關節腔積液消失,關節疼痛減輕,即可起床活動。
6.康復鍛煉
由于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只依賴于某種藥物治療,常常過多地休息而忽視關節功能鍛煉,因而加重了關節的僵硬和畸形,喪失了生活自理或勞動能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當患者血沉低于50毫米/小時,體溫在正常范圍,急性活動期關節炎癥消退,無論關節疼痛程度如何,均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必要的體質與關節功能鍛煉,主動鍛煉與被動鍛煉相結合,以主動鍛煉為主,并且要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關于怎么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相信大家看完上文之后一定有了不少認識,預防工作只適合還沒有患上風濕性關節炎的朋友,對于患上風濕性關節炎朋友我們該如何去治療呢?
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1.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霉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多用于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細胞毒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2.外科療法
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3.骨髓移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確實有顯著的療效。通過恢復免疫系統功能來促使患者痊愈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療兒童風濕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骨髓移植的具體步驟是:先抽出患者身上的骨髓,用藥物和放射等手段對骨髓進行處理,除其中的T細胞,再把處理過的骨髓注射回患者體內,并使用特殊藥物促使患者骨髓生長,使患者免疫系統功能恢復正常。可以使患者在幾年內不再發病,對于處于骨架和關節生長期的兒童非常重要。
4.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本類疾病綜合治療的不可少的部分。
結語: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大家是不是很想去嘗試一下風濕性關節炎的小偏方了,不過小編在這里提醒大家一下,因為風濕性關節炎各人的癥狀和病變程度不同,雖然小偏方確實很有效果,但是大家一定要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藥物才是正確的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