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手
上身略抬起,轉向正前方。兩手掌隨之從右腳前提起并向左、右兩側分開。兩臂放松,兩手手指相對,手心向下,膝微屈(圖13)。左腳向左轉90度(右腳跟調整舒適),身體以腰為軸向左轉身90度,并帶動手臂旋轉甩動。同時,右臂內旋,隨腰左轉,由右經前甩向左方,手心向外。同時兩手臂外旋,使兩手心翻轉向上,兩小臂交叉于腹前,右臂在左臂上方(圖14)。在兩臂甩動旋轉的同時,涮動腰胯,右腰及右腿迅速向右扭動,帶動右手臂拖向右胯方向。右腿彎曲,左腿伸直,眼視右手。
回氣
接上式。左手向左上提至左缺盆穴(鎖骨上緣中點凹陷處)。手指邊上提邊攏成爪形。松肩,虛腋。右手繼續甩向右下方,待手臂伸直時,內旋向上,從體右側向體左側直臂劃大弧,右手落于左腳趾。同時上身隨著右臂甩動由右向左轉動,向左前俯身。腳呈丁字步,重心落于右腳,右腿彎曲,左腿伸直,左腳跟著地,腳尖上翹,眼視右手。
左彈足(3次)
右手捏住左腳趾(大趾、二趾),大拇指在腳趾上,其余四指在腳趾下,向左搬動三次。在每一次搬動腳趾的同時,右臂微彎,肘向外撐,帶動肩、腰、胯向左扭動,眼視右手,腳呈丁字步。
注意
要做到舒適自然。肩、腰、胯要放松。彎曲要適度。年老體弱病者開始彈足有困難,架勢可以高一些。可不捏腳趾,改為右手指向左腳趾。同樣做了3次彎腰、撐肘動作。練過一段時間之后,隨著身體情況的好轉,可慢慢恢復成正常姿勢,再捏腳趾。
推氣
左手保持原狀。右手松開,放開五指使之成自然并攏狀,并將手心轉向右后方。左臂微屈,右手由左前方向右后方慢慢推動。身體亦隨右手逐漸向右偏轉(約45度)。腰胯放松,眼視右手。重心在右腳,左腳跟著地。
撈氣
左手的樣子是不變的,一直放在原有的地方不要動。右手運氣到胯部的后側放,向外展出。這個時候手是彎曲的,手指自然向下。
轉身回氣
右手撈氣至胸前,五指邊并攏成爪形邊向上置于右缺盆穴處。同時左腳內扣,以右腳跟為軸向右轉身180度,重心后移到左腳。屈左膝,同時左手從左缺盆穴放下,待手臂伸直時,內旋向上,從體左側向體右側直臂劃大弧,左手落于右腳趾。同時上身隨著左臂的旋動而向右前俯身。右腳跟著地,腳尖上翹,眼視左手。
纏手
左手撈氣至腹前時,邊撈邊向上抬。同時右手從右缺盆移開,經左手的內側落向前下方,五指自然松開。隨著左手上抬和右手下落,上身抬起,微微前屈,向左轉體,朝向正前方。右腳左轉90度,使雙腳平行。然后右手臂從下經左手外側向上,向里轉至左手里側后,再向下、向前,圍繞左手,左手也同時環繞右手,互相環繞一周半。
環繞時,左右手內外關相對,約距五寸。在手臂環繞的同時,腰胯肩相應地自然晃動。眼視雙手。
云手(右,左,右)
右云手
纏手后,左手收置于腰部左側,手臂彎曲,掌心向上微向里。右手向體前伸出,掌心向上,與腰同高。同時右腳上前半步,前腳掌外側著地,重心放在左腳。眼視右手心。接著右手臂由前向右后方劃弧,頭及上身亦隨著右手向右扭轉,保持眼視右手心。
待右手行至右后方時,右臂內旋,屈肘,使右手合谷穴(拇指食指張開時,在第一、二掌骨中間,稍偏食指處)貼于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手心向上,五指自然分開。同時身體向左轉正,重心前移右腳,左腳跟提起,眼平視前方。
左云手
左腳上前半步,前腳掌外側著地。同時左手向體前伸出,掌心向上,與腰同高,由前向左后方劃弧。頭及上身亦隨著左手向左扭動,眼視左手心。
待左手行至左后方時,左臂內旋。屈肘,使左合谷穴貼于左腎俞穴處,手心向上,五指自然分開。同時身體向右轉正,重心前移左腳,右腳跟提起,眼平視前方。
結語:這只是部分的大雁氣功招式及修煉方法,氣功的修煉適合人群非常的廣,所以氣功也被很好的推廣了。修煉氣功的人更重要的是對于自身生物鐘的調整,要根據自然規矩去制定適合自己的合適的生物鐘。所以,一般只有老年人相對更適合做這項運動,年輕人也可以常識著去做,但是在修煉的過程一定要堅持,一次兩次是沒有效果的,這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