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繼發性溶血尿毒癥
本病在兒童中少見,常見感染為鏈球菌肺炎或敗血癥,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支原體感染等。無季節差異,前驅癥狀常見為上呼吸道感染,嘔吐、發熱、貧血、尿道感染、驚厥等。
臨床表現除HUS三聯征外,高血壓突出,神經系統損害嚴重,ESRD多見,且復發率高。病理改變與D+HUS主要區別為小動脈病變突出,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及系膜細胞增生均較D+HUS顯著。對D-HUS復發病例腎活檢發現,腎小球小動脈內皮細胞及肌層細胞增殖,類似高血壓改變。
患兒有前驅胃腸癥狀史,臨床見急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腎功能急性減退,表現為蒼白、尿量減少,尿檢紅細胞、蛋白及管型,血象呈貧血,血小板下降,涂片見異型紅細胞和碎片,血生化示急性腎功能衰竭改變,即可診斷本癥。
三、血小板減少
1、凝血異常
凝血酶時間延長,FDP升高。
2、進行性腎功能損害
BUN和Scr逐漸升高,同時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3、有先驅感染
本病常有先驅感染依據,多見嬰幼兒,在成人多見于孕婦及產后。
4、病理變化
腎活檢見到毛細血管腔內有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腎小動脈呈水腫及纖維素樣壞死。
以上就是關于小兒溶血尿毒癥的具體癥狀了,小兒患上溶血尿毒癥的癥狀是復雜多變的,所以在治療的過程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做家長的不能不放棄,即使治療困難也不能放棄孩子的性命。
小兒溶血尿毒癥的發病原因
(1)感染
是誘發兒童HUS的首要因素,細菌感染如大腸埃希桿菌、志賀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和沙門菌及病毒感染,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均可誘發HUS。有資料表明,出血性大腸埃希桿菌(EHEC)0157:H7是引起一些地區流行性感染性腹瀉相關的HUS的主要病原,0157:H7主要存在于家畜腸道、未煮熟透的肉類和未經消毒的牛奶。兒童暴發流行的EHEC 0157:H7感染中,可有高達53%的患者發生HUS。
(2)藥物
以長春新堿、絲裂霉素、5-氟尿嘧啶、順鉑等抗腫瘤藥物較為多見,環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劑也可誘發HUS。
(3)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及腎移植后均可發生HUS,發生率分別為3.4%和6%~9%。一旦發生骨髓移植后HUS,預后兇險,可能與大劑量化療、放療、排異反應、感染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