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洗頭,一是可以避免冷熱交替刺激腦部血液循環,二是經過一段時間熱水沖淋,頭皮跟頭發在水蒸氣中得到充分滋潤,更利于清潔及頭皮健康。
也有專家表示不要錯怪“先洗頭”,洗澡暈倒的病人很常見,跟先洗哪個部位無關。四川省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富強、市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唐炯博士,都不認同網傳觀點。
郭富強認為,一般情況下,不論洗澡順序如何,都不會誘發猝死,除非個體本身有基礎性問題。
唐炯稱,水溫、浴室內外巨大溫差,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收縮或擴張,如果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暈倒,一般健康人群或年輕群體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通常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長期臥床者身上。
專家建議:洗澡應記住“234”原則
2種天氣不洗
刮風下雪天和雷雨天。刮風、下雪、氣壓低時,煤氣難以順暢排出,容易回流,引起中毒。
一定要洗,要注意通風,時間要短,一個人洗完后好通風20分鐘再換下一個人,以免一氧化碳堆積。
雷雨天氣時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用燃氣熱水器時,也應時刻注意燃氣是否泄漏。
3種狀況不洗
飽食、空腹、發燒不洗。剛吃完飯,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這時洗澡,全身血管擴張,皮膚會搶占流向胃部的血液,影響消化。
饑餓時洗澡,可能因血糖降低導致暈厥。正確的方法是飯后一兩個小時再洗。
發燒時,身體熱量消耗也在增加,當體溫上升到38℃,熱量消耗可增加20%,人體非常虛弱,此時洗澡易發生意外。
4種事后不洗
一是酒后,血糖濃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癥狀乃至休克,至少兩小時后再洗。
二是高強度運動后,血液循環加快,立即洗澡會增加皮膚血液流量,加重身體疲勞,還可能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至少運動結束20分鐘后再洗,從事跳水、游泳等水上運動則應盡快清洗。
三是拔罐后,皮膚處于被“傷害”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至少兩三個小時后再洗。
四是打完胰島素后,立即泡熱水澡,容易出現低血糖,至少半小時后再洗。
水溫和時間掌控
許多人泡澡都在半小時左右,出水溫度在42℃—50℃不等,非常不利健康。
青島海慈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魏陵博認為,冬季天氣寒冷,用很燙的水洗澡,會導致皮膚血管擴張,腦部和心臟的血液減少,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低血壓、低血糖的人易出現頭暈癥狀,時間長了易發生意外。
用過熱的水洗頭,還會使頭皮受損,引起頭部瘙癢。研究表明,在42℃的溫水中浸泡10分鐘以上,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心臟負擔增大,控制洗澡時間,是避免澡后暈厥的關鍵。
水溫與體溫接近為宜,冬季不超過41℃,感覺寒冷,可用浴霸取暖,洗澡前先用熱水拍打全身,逐步適應水溫,以免刺激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