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紊亂
CRF患者多伴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增高和維生素D代謝紊亂,與心肌損害有關,如有研究發現:①切除尿毒癥患者甲狀旁腺,可以減輕伴發的心肌纖維化;重新給予PTH,則心肌可再次出現纖維化,故認為PTH在尿毒癥心肌纖維化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機制不明;②PTH可致心肌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和蛋白激酶C激活,參與調節RNA的翻譯過程,使收縮蛋白或非收縮蛋白的表達發生改變,導致左室肥大;③鈣鹽可沉積于心臟和血管,使其鈣化,導致高血壓和心肌供血供氧減少。此外,心臟傳導系統亦可發生纖維化和鈣化,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加重心肌損害。
(4)壓力和容量超負荷的影響
CRF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壓、貧血、鈉水潴留及動靜脈瘺,易引起壓力和容量負荷過重。壓力負荷過重可導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而容量負荷過重常引起左心室擴張,進而導致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失調。
(5)血液透析對心肌的影響
血液透析引起心肌損害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動靜脈瘺分流;②透析常使機體處于不穩定的血流動力學狀態,發生透析性高血壓或低血壓;③血液透析對PTH、2-MG以及其他未知的大、中分子量毒素的清除能力較差,使其在體內逐漸蓄積,既可直接損害心肌,亦可在心肌沉積,引起繼發性心肌淀粉樣變;④透析可致卡尼汀等心肌能量代謝必需的營養物質不足;⑤采用醋酸透析液進行透析時所產生的醋酸效應亦有心肌毒性作用。
(6)心肌缺血
尿毒癥患者可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但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者不少見,有統計可達27%。分析尿毒癥患者心肌缺血的機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除冠狀動脈病變外,容量及壓力負荷增加、左室肥大、動靜脈瘺、貧血、心動過速、血液透析、低氧血癥、電解質異常等多個環節均可使心肌需氧增加及(或)供氧減少,加之血管鈣化與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均參與心肌缺血的發生。
(7)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和內皮素的作用
血管緊張素Ⅱ參與心肌細胞肥大;有學者在心臟成纖維細胞中發現存在醛固酮受體,推測醛固酮可誘導心肌纖維化;有研究發現,CRF時血漿內皮素水平可增高,后者系一種很強的縮血管物質,可增加心臟后負荷,參與心肌肥厚的發生,且與腎衰的嚴重程度有關。
(8)營養不良與貧血
長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以及透析導致低蛋白血癥、氨基酸及維生素缺乏、微量元素代謝障礙等,均參與營養不良性心肌病的發生與發展,使心功能進一步惡化。此外,營養不良時易發生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心肌炎或心內膜炎,加重心肌損害;貧血使心排血量增加,心肌供氧減少,耗氧增多,心功能減退;微量元素代謝障礙,如鋅缺乏、鋁中毒和鈷中毒等均可導致心肌慢性炎癥與壞死。
尿毒癥性心肌病的病理
間質纖維化是尿毒癥性心肌病重要的病理變化。在肥大的心肌細胞間可見纖維細胞增生和膠原基質增多,而心肌細胞數量并無減少,導致其與膠原基質的增加不成比例。心肌細胞壞死可導致心室擴張,進而發展為類似擴張型心肌病的病理改變。亦可發現其他多種病理改變,據統計各種病理改變的發生率依次為:心臟重量增加(男96%,女86%)、左室肥厚(66%,呈非對稱性左室后壁肥厚)、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粥樣硬化(86%)、心包積液和心肌纖維化(31%)、瓣膜病變(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