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醫的歷史也源遠流長,許多人覺得中醫文化神秘莫測,其實生活中我們知道有許多中醫常識。進入秋季之后,許多季節性疾病發作的可能性增大,那么有哪些中醫養生常識是我們生活中能夠運用的呢?下面就帶您了解一些中醫養生方面的小常識!
中醫常識
中醫體質養生知識
胖人補氣、瘦人補血、補氣補血吃什么
從傳統中醫角度出發,肥胖的人是因為陽氣多于常人,體內有痰濕氣重,行動也遲緩,不愛運動,即使運動也會很容易造成肢體疲勞,這群人更易出現動脈硬化,常患有中風,冠心病等疾病。
瘦人則往往陰虛火旺,敏捷好動,有時容易亢奮沖動,易患失眠、口腔潰瘍等疾病。
因此,中國俗語就有“肥人氣虛,瘦人血虛”的說法。
人之所以會胖,多與“濕、痰、虛”有關。“濕、痰、虛”之后,人體內多余的水濕、脂肪等就無法被排出體外,所以人才胖了起來。因痰濕造成的肥胖應注重補氣,這是由于氣虛的人運化能力弱,就算是健康食品也會在體內堆積,所以生病也就成了必然,所以說補氣對于胖人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般來講,肥胖的人多為痰濕體質,但瘦人如果不加注意,也會出現痰濕體質。體瘦的人,尤其是老人一旦發展成為痰濕體質,就會變得愛上火,出現牙齦腫痛、口臭、便秘等癥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火后,不可私自服用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片之類的中成藥,好去找中醫大夫調理。
胳膊、腿的外側分別為手、足少陽經的循行部位。經常拍打胳膊、腿的外側,有利于痰濕等體內垃圾的清除,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可有效預防痰濕體質帶來的不適。
另外,瘦人之所以瘦也是因為血虛,既然瘦跟血虛有一定關系,那么應該怎樣補血呢.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泡腳。泡腳的時間好選擇在 17∶00-19∶00,因為這是腎經的活躍期,這個時候泡腳可以增強腎臟的功能,腎臟功能強大后,就能協助肝臟發揮蓄水池一樣的藏血功能,肝腎功能正常了,氣虛、血虛的情況就會得到有效的緩解。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因為當水溫過高時,血液會迅速地向下肢流去,腦部和其他臟器的供血都會受到影響,加重氣血虧損的癥狀。過瘦的人,還可以常吃黑芝麻、紅棗、豬肝、藕、胡蘿卜、桂圓肉、黑豆、黑木耳、烏雞等食物,還可以不時喝一些紅糖水,這些對于緩解瘦人血虛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醫有“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之說。血沒有氣的推動,就無法到達該去的地方,氣沒有血的支持,就會變成身體里的邪火。所以胖人應該補氣,瘦人應該補血。而對于痰濕體質的人,補氣更是重中之重!
專家建議,雖然每個人的體型不同造成的不相同的體質和不一樣的生理情況,但是可以用合適的養生方法進行調節,使得身體機能處于相對比較平衡的狀態,不然的話容易出現生病的情況。
胖人易氣虛,故健脾益氣是虛胖之人補本的方法。可以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如冬瓜、白蘿卜、木耳、山藥等。其中蘿卜含有辛辣成分芥子油,具有促進脂肪類物質更好的新陳代謝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積;冬瓜含的營養成分少,但能去掉體內過剩的脂肪,具有較強的通便作用,胖人可以適當多吃。同時胖人還要注意加強鍛煉。
瘦人多陰虛火旺,故應進補養陰滋液的食物。常選用百合、蜂蜜、苦瓜等滋陰降火的食物,不要過量食用辛香、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八角、桂皮等,少吃煎炸爆炒及性熱上火的食物。陰虛還往往生內熱,因此體瘦者多見煩躁易怒、口干咽痛、性欲亢進等虛熱內生現象,故在滋養的同時,還要注意清虛火,可選食蛤蜊麥門冬湯、菊花肉片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