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發展源遠流長,中國的武術具有千年的文化,外國的武術發展也是相當有規模的,因為其發展的時間很長,所以分成了各門各派,說白了,武術除了健身,就是格斗。其中的格斗技巧千變萬化,因為門派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武術套路也變得多種多樣。在冷兵器上面,。刀術套路的發展更加的多。大家都知道武術是什么,但是大都對武術發展史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為大家解答這些問題。
武術的核心
武術的核心并不是套路而是體能、少而精的技法及反應的鍛煉,將功夫放在套路上,對于真正的武功來說是一種低效率的練功方法。絕大部分中國武術,我們見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套路,只就太極拳來講就有陳氏老架、新架、一路二路、陳氏洪架、趙堡各種拳架、楊氏各種拳架、吳氏各種拳架、武氏拳架、孫氏拳架、李氏拳架以及新編的24式、42式、48式、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的競賽套路等等,各種各樣的太極拳套路讓人眼花繚亂,大部分太極拳愛好者必然會掉進套路的迷魂陣中,將全部精力花在練各種套路上,不少人練了幾十年的套路成了套路的俘虜,但是練了幾十年也沒有練出什么功夫。
為什么中國武術會鐘情于套路,幾乎都以套路的形式出現?
第一
由于熱兵器的出現,作為冷兵器時代的的武術的搏擊功能逐漸淡化,而武術的表演功能逐漸成為武術的重要方面,從而出現了編創各種美觀套路的需要。
第二
套路是武術招式的組合,既便于教徒弟又不至于讓徒弟較快領會本門武術的精髓,因為武術的精髓雖然蘊藏在套路中,只有師傅認可的徒弟才會給予點撥,幫助徒弟領會本門武術的精髓,否則徒弟是很難領會到的,只有悟性高的徒弟才能在套路的習練中逐漸悟到什么是本門武術的精髓。
第三
也許還有一個深層的文化原因。西方文化對事物的態度是分析、解剖,將一個事物進行解剖,找出其基本的部分,表現在武術上就是將本門武術分解為基本的技法,并以此基本的技法為核心進行學習和訓練,而中國傳統文化對事物的態度是綜合,是整體地把握,套路就是整體把握武術的表現。
第四
武俠小說的誘導。 小說中的武功秘芨大部分是說套路的,俠客在比武時大部分所講的也是套路,這都是為了渲染小說的藝術色彩,并非實際。
國外有沒有套路
泰拳攻擊要點
大家仔細的分析一下外國的武術,就像泰國的泰拳,日本的柔道,韓國的跆拳道,還有合氣道等等,他們的套路都不是固定的,也可以說是沒有套路的。他們訓練的方式更加的著重對于自身身體的素質訓練,力量體能等等。然后在訓練好后,就一個人進行操練。但是隨著古代唐朝中日的友好發展,中國的少林寺文化傳入日本,之后,日本人將少林寺的拳法在歷史的演變中放棄了一些套路,然后從自己民族的武術中提取精髓,相互結合,就合成了一種新的技法。
國外的武術除空手道外都沒有套路,而空手道也只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套路,并不是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花巧的套路。
中國武術中的形意拳、通臂拳、心意拳、大成拳、截拳道都是重視技擊實用的,也都沒有套路或不重視套路。
功夫在套路外
套路在中國武術中的確有一定的作用,適當地練練套路,可以將所學的武術技法串連起來練習,套路還具有健身和表演的功能,對于修練太極拳的人還可以通過套路練習動中之靜以及可以修練太極拳的綿綿不絕的氣勢。
從中外的強調技擊實用的武術來看,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不重視套路,強調的是基本體能與基本技法的訓練,也就是說,對于重視技擊實用的武術來說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
功夫不在套路中而在套路外。對于愛好太極拳,修練太極拳的人來說,我以為套路可以練,可以選一種同你的稟性相近的太極拳來練,但主要的的工夫要花在套路外,要在站樁、單式操練、如何化開對方的勁、如何發勁方面下大功夫,還要經常找拳友練習推手,并將推手中的體悟到的東西用來不斷地改進站樁、單式操練、化勁發勁及套路練習,這是一個反復默識揣摩的過程,在整個修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反復閱讀體會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等人所創立的太極拳經典理論,用他們的理論思想來指導自己的修練,按理論要求反復改進自己太極拳的站樁、單式操練等各個環節,才可能使自己的太極拳逐漸趨近“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目標,否則就會背離這個目標,使你的太極拳走向以力勝人,以快勝人方向,當然,要使自己的太極拳完全達到“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境界是很困難的,但這是太極拳技擊追求的理想境界,真正的太極拳愛好者一定要努力去逐漸趨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