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泡腳、走路健身是足部養生的三大法寶。張湖德說,按摩能加強人體氣血的流通,讓經絡更疏通。他建議重點可以按摩胃經上的足三里穴、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穴、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至陰穴等穴位。
所謂“春天足浴可升陽固脫、夏天足浴能祛暑濕、秋天足浴可肺潤腸濡、冬天足浴使丹田溫煦”,泡腳則是一年四季都要堅持做的事情,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能起到改善心臟供血的作用。泡腳時水溫以40℃為宜,每次泡20~30分鐘。
走路健身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青睞,不過中老年人走路時不能太快太猛,否則可能會耗傷氣血。走得太快可能會出現頭暈眼花、呼吸急促、容易摔倒等問題。中老年人每次散步時間控制在60~70分鐘內即可,每次持續走路的時間應有30分鐘,以達到鍛煉的效果。
2、脖子是“第二大腦”
脖子是人體軀干細的地方,連接著我們的頭部和身體。它的結構包括頸椎、淋巴結、食管、氣管、動脈和分布密集的神經。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一旦它淤堵,腦部組織得不到充分灌溉就會遭殃。脖子還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延伸,大腦對身體下發的“指令”很多都要通過脖子。因此,脖子可稱得上是人體的“第二大腦”。
從中醫的角度看,臺北市聯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說,頸部健康影響著經絡氣血是否暢通。人體的督脈、小腸經、膀胱經等5條重要經絡都從后頸及肩部通過,經絡不通暢,其掌管器官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脖子不好會導致全身多處疼痛。國外統計曾發現,疼痛門診中約有20%的人屬于“頸源性頭痛”。所以,護好脖子至關重要,而頸椎是重中之重。
3、耳朵看出腎的好壞
如果仔細觀察耳朵,你會發現它的形狀就像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楊力告訴記者,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說的就是腎的好壞會通過耳朵表現出來,做好“耳養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護好腎。
“在中醫看來,一般來說,耳朵紅潤而有光澤的人,說明他先天腎精充足。耳垂小的人腎精不足;耳垂飽滿、堅厚、明潤的人則腎精充沛,”楊力說,如果出現聽力下降等問題,也可能提示你的腎有毛病。
此外,耳朵還能反應其他疾病,比如耳朵顏色淡白、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多為腎陽不足;耳朵出現紅腫,多為“上火”;耳朵局部,尤其是耳垂,血管過于充盈、擴張,能看到圓圈狀等改變的人,則心肺功能可能存在異常,如冠心病人等。當然疾病的終確診,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綜合判斷。
4、口唇反映脾胃功能
嘴巴、嘴唇看似和脾不相及。實際上,中醫講“脾開竅于口唇,其華在唇”,因此口唇也被認為是脾之器官。也就是說,通過口唇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一個人脾是否“運行”良好。如果出現嘴唇發黃、蛻皮等,則說明可能有脾虛。當脾氣運行順暢,氣血充足時,口唇得養,嘴唇紅潤而有光澤,反之則唇色淡白或暗淡無光。
楊力說,除了唇色能反應一個人的脾胃功能外,口中的感受也是其征兆之一。比如,口淡無味多為脾氣虧虛;嘴里發甜則多為脾胃濕熱;長有口瘡、糜爛而痛,多為脾熱或脾火;口臭則可能同時伴有便秘,濕熱重,應及時調理脾胃。
總結:現在我們知道了當人的身體出現了健康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通過身體外部器官所體現出來。在我國古代中醫學中就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說耳朵能看出腎的好壞,所以通過上面的介紹,希望每個人能對自己有個更好的認識,及時的發現自己身體是否藏有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