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水癥相信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對于它的另一個名字相信一定非常熟悉,那就是狂犬病。它是一種侵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任何動物和人都可能被傳染。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它的癥狀起因有哪些。
恐水癥的癥狀起因
一、通常在人們受到感染之后并不會立刻全部發病,在被攜帶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傷者中大約有15%至20%的患者會發病,而且被病狼咬傷的患者中約50%的人會發病,而且發病與否和潛伏期的長短跟下列5種因素息息相關:
1.咬傷的部位。咬傷頭、頸、手者發病較多,潛伏期較短;咬傷在下肢者則相反。
2.創傷程度。創傷大而深、有多處傷口者發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
3.局部處理情況,一些患者經過了適當的處理后很少會發病,但是他們的病情潛伏期都會很漫長。
4.衣著厚薄。咬傷處的衣著厚者發病較少,潛伏期較長。
5.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精神過度緊張(如懼怕得狂犬病),有時可誘發本病。
二、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后,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后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短為72小時,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
病毒在局部位置進行少量的繁殖之后會立即侵入神經末梢,并沿著周圍神經以每小時3毫米的速度朝著神經中樞的方向推進,當病情到達脊髓的時候會立刻進行大量的繁殖,24小時過后便可以遍布整個神經系統。
以后病毒又沿周圍神經向末梢傳播,后到達許多組織器官,如唾液腺、味蕾、角膜、肌肉、皮膚等,由于頭、面、頸、手等部位神經比較豐富,病毒易于繁殖,再加上離中樞神經較近,故這些部位被咬傷后發病者較多,潛伏期也較短;傷勢越嚴重,也越容易發病。
三、病毒在中樞神經中主要侵犯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等。這些神經核主要支配吞咽肌和呼吸肌,受到狂犬病病毒侵犯后,就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當飲水時,聽到流水聲,受到音響、吹風和亮光等刺激時,即可使吞咽肌和呼吸肌發生痙攣,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若病毒主要侵犯延髓、脊髓時,則臨床上不表現痙攣,而表現為各種麻痹(癱瘓型),但比較少見。
恐水癥的診斷詳述
一、分類
潛伏期長短不一為本病的特點之一。大多數在3個月以內發病,超過半年者占4%~10%,超過1年以上者約1%,文獻記載長1例達10年。
影響潛伏期長短的因素為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發病較早)、傷口深淺(深者發病早)、病毒入侵數量及毒株的毒力、受傷后是否進行了正規的擴創處理和接種狂犬病疫苗預防等。其他如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發病。
臨床表現可分為狂躁型(腦炎型)及麻痹型(靜型)兩型,分為下列三期:
1.前驅期
兩型的前驅期相似。在興奮狀態出現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嗜睡、食欲缺乏,少數有惡心、嘔吐、頭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適等;對痛、聲、光、風等刺激開始敏感,并有咽喉緊縮感。具有重大診斷意義的早期癥候,是已愈合的傷口部位及神經通路上,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爬、蟻走等感覺異常,約發生于80%的病例。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經元,特別是感覺神經元而引起,此癥狀可維持數小時至數天。本期持續1~2天,很少超過4天以上。
2.興奮期或痙攣期
可分兩型,兩型的表現不同。
1、躁狂型狂犬病
國內多見,國外約占2/3。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其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有大難臨頭的預兆感,并對水聲、光、風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性癥狀,但不一定每例均有,更不一定在早期出現。典型者飲水、見水、聞流水聲,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因此,患者渴極而不敢飲,即使飲也無法下咽,滿口流涎,沾污床褥或向四周胡亂噴吐。由于聲帶痙攣,故吐字不清,聲音嘶啞,甚至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