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聽過手足口病,這病聽起來感覺是有些奇怪。那這種病一般會發生在什么人身上,這種發生在孩子身上比較多。兒童的抵抗力較弱,更容易感染這類病。下面讓張雪亮專家來告訴你什么是手足口病,這種病又該怎么治療。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手足口病的前期癥狀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作為他們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分辨意識,所以大人在多注意孩子的日常習慣。不能讓他們把什么東西都放到嘴里,看到什么抓什么。因為這很容易引發孩子的手足口病。這種病四季都可能發生。
手足口病多發于4歲以下的嬰幼兒,起病急,發熱甚至高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或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也可在臀部或膝蓋處出現。觀察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疼痛感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出現。
手足口病屬于小兒傳染性疾病,傳染途徑較多。對于傳染性疾病,預防甚為重要,家長應該時刻提醒和幫助孩子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外出回來一定要洗手,孩子的被褥要常洗常換常曬,室內保持通風。在夏季,減少孩子進入公共場所的機會,對餐具、玩具等孩子用品要勤消毒。
作為孩子的家長、看護人,一定要全面、細心的關注孩子的一切。特別是孩子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起居,要保證規律的進行。孩子吃的食物要注重營養的平衡搭配,和食物的新鮮。如果孩子出現腹瀉的癥狀,就立刻就醫,避免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
一旦在幼兒園發現有小兒手足口病病例出現,要密切觀察自家孩子的狀態,將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可讓孩子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預防。
當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初期癥狀—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時,不要擅自用藥,好先到醫院進行確診,以免延誤了治療,因為小兒手足口病很容易導致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疾病發生,病情危重將導致死亡。
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
預防措施
因為孩子的發育還不健全,抵抗力尚弱,加上家長不能無時無刻的盯著孩子,傳播路徑廣泛,這種病自然在他們的身上發生幾率高。所以每一個家長、學校包括兒童自己都要有這種預防疾病的意識和措施。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并專辟診室(臺)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臺)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本期嘉賓介紹
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科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高學歷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碩士從醫經驗: 24年(1990年起)擅長疾病: 各型肝病的診斷及治療,對各種常見傳染病的診斷、治療及與傳染病相關疑難病癥的鑒別診斷。尤其是發熱待查、皮疹待查、黃疸待查、腹瀉待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