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糖尿病,糖尿病的形成大多是吃出來的,食物的過量、過甜、過雜都會引發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就要及時治療,但是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有很多誤區,下面讓趙進喜專家給你講講糖尿病的治療有哪些誤區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了解糖尿病的幾大誤區,科學降糖
在生活中有很多疾病實屬常見,在很多肥胖、中老年人身上都有發生糖尿病的案例,這已經是現代人的多發病,但是很多人在糖尿病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我們必須避開誤區做到科學有效地降糖。
誤區一、打完胰島素后去抽血化驗
有些患者為了不耽誤治療,在家打完胰島素后就去醫院抽血化驗。要提醒的是,由于去醫院抽血這個過程在時間上很難控制,如果不能在半小時內完成,勢必要推遲進餐的時間,這樣可能誘發低血糖。
誤區二、為了化驗而停用降糖藥
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患者在藥物治療的情況下血糖的控制情況,因此,化驗血糖前千萬不要擅自停藥,也不要刻意節食,這樣不僅不能準確反映病情,反而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動而加重病情。
誤區三、只檢查空腹血糖就行了
很多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在每次檢測血糖的時候,都在第二天早上空腹驗血,這是大多數人都用的方法。但是糖尿病的診斷不僅要看空腹血糖,更要看餐后2小時血糖的情況。因為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比空腹高血糖更大。
誤區四、沒吃早餐就是空腹血糖
沒吃早餐并不代表空腹,嚴格來講,只有至少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才能算空腹。但是,這個禁食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如果超過12小時的“超空腹”狀態下,也可能因低血糖后反應性高血糖而影響結果。
誤區五、餐后2小時血糖是指吃完飯后2小時的血糖
餐后2小時血糖指患者從吃第一口飯時算起后的2小時,而不是從進餐結束后才開始計時的。正常情況下,餐后0.5-1小時血糖升至高,餐后2小時血糖應回落至餐前水平。
糖尿病治療期應避免的誤區
眾所皆知,糖尿病是目前很常見的慢性生活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糖尿病疾 病對患者的生活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尤其是飲食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嚴重的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嚴重的并發癥,所以患者朋友們對于糖尿病的治療要十分重 視,那么,糖尿病能治好嗎?糖尿病治療期應避免的誤區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為您總結了糖尿病治療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要合理用藥
用藥要合理,要切合自身的狀況,用某一種藥一段時間后,如果血糖沒有降低或沒有明顯療效,就要換藥。糖尿病用藥著重個體化,應依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合理用藥。
2、做好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是醫治糖尿病的基礎,而飲食量是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存在個體差異,并非對一切患者都一概需求削減進食量。若是患者為操控血糖一味地削減主食量,不吃主食,必將按捺肌體內源性胰島素的排泄,不利于糖尿病的醫治,一起也會形成肌體營養不良。
3、做好水果控制
水果中所含的甜味主要是果糖,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響比平等熱卡量的蔗糖或淀粉要小,而用果糖替代糖尿病飲食中的糖類,能夠使餐后血糖降低,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操控。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操控杰出的情況下能夠吃一些水果,但切記不要吃糖分太高的。
本期嘉賓介紹
趙進喜
趙進喜,男,河北省肥鄉縣人,生于1965年3月,漢族。醫學博士,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Ⅱ區國際醫療部主任醫師。擅長治療糖尿病及其多種并發癥、腎病、內科雜病和婦女更年期綜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兒多動癥、抽動-穢語綜合征、遺尿癥等疑難雜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