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襁褓中的嬰兒之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工作。兒童要尊重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擔家庭和社會的重擔,在工作中獲得謀生的手段并得到承認和樂趣。所以,失業給成人的打擊不僅是經濟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會使人喪失價值感,帶來心理危機。能夠勇敢地承擔責任、從工作中得到樂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說:“勞動一日,方得一夜安寢;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而逃避責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煩躁和悔恨。
情緒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心理健康的人經常能夠保持愉快、開朗、自信和滿意的心情,善于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反之,經常性的抑郁、憤怒、焦躁、嫉妒等則是心理不健康的標志。當一個人心理十分健康時,他的情緒表達恰如其份,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
塑造人格
人格是人所有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心理健康的終目標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出健全的人格。有一則印度諺語說: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格,人格決定命運。我們的性格和命運正是由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行動自我雕塑而成。
有家有業
家和事業是成年男性責任與壓力的源頭。家庭的和睦與事業的成功絕非水火不容,它們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的,"家和萬事興",無力"齊家",恐怕也無力"平天下"。在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時,更應具備一個健康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