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喜創建的三十六路太極刀,吸收了太極與刀法的特點,并且完美的結合成了自身太極刀法的特點。三十六式太極刀完美展示了太極刀應有的風格特點。想要學習這門三十六路太極刀的人,可以一起關注馬春喜三十六式太極刀的教學。
馬春喜三十六式太極刀第一段
1.虛步抱刀
屈膝撤步兩手前捧;扣腳轉身,右手收到腰間,拳心向上;移重心成虛步抱刀沖拳)
2.提膝抱刀
重心前移,上右步,右手后擺,左手前舉;提膝,左手抱刀在胸前,刀尖稍偏,右手亮掌手心向外在頭的右側)
3.弓步扎刀
落步接刀,弓步扎刀。(落步微向左,正東扎)。
4.右左推刀
坐步碾腳帶刀(帶刀時左手持刀向上再經身體左側向下劃弧),收腳上步,右弓步推刀(方向稍向右斜前方,刀手不要超過頭)。屈膝后坐碾腳回劈,,過渡撩,再屈膝后坐碾腳轉身,左弓步蹬腳推(正東方向)
5.插步扎刀
回身疊刀(反著抱刀,刀刃向上,左手落在刀柄上),插步扎刀(向斜后插,疊刀與扎刀都是正方向)。
6.并步劈刀
扣腳舉刀,此時左手收到左胯旁,并步震腳劈刀(震腳與劈同時進行,方向是東北45度角,左手外撐)。
7.架刀蹬腳
上步的同時刀向回帶(上右腳同時右手持刀在身前逆時針畫立圓),轉身擺腳提膝把刀架起來,蹬腳的同時推掌(正東方向)。
8.弓步藏刀
東南方落步,腳跟著地,不是弓步,重心在右腿做一個腋下藏刀(左手變拳舉于頭頂,右手在腋下),后坐扣左腳轉身(此時兩手分開)提右膝裹腦(刀背貼身體轉,完后刀扛在左肩上,從左肩抽出來),上右步(微右斜前方,左手變掌合在右胸前),弓步藏刀(微向后拉刀,刀與右大腿是平行的,弓步方向是西北,左手微向左前推,手心向前,高與鼻尖平,西南45度)。
太極刀是太極拳運動中的一種,雖然并不是大眾了解和熟悉的項目,但也有許多愛好者在默默的堅持練習。太極刀同樣具有太極拳的特點,身法、步法等各個方面都具備太極的特點,同樣講究動作連綿不斷,刀法清楚,勁力到位,剛柔相濟,刀手動作協調配合。
極刀是太極門中的短兵器,要遵循太極拳的練法原則。常見的有:陳氏太極刀,楊氏太極刀,吳氏太極刀等。
練習太極刀所使用的器材太極刀起源于唐朝,因為它的外形近似于倭刀,并不是像大刀那樣的寬頭刀,因而又被稱為“單背劍”。具體的形象是這樣的一面刃,劍刀類,護手處是萬字型,前護手可鎖敵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纏頭裹腦。
另外,開始i學習太極刀時,要先了解其中的各種相關知識,并且逐步進行提高。太極刀同樣具有層次之分,要牢記其中的順序以及各種相關要求,要做到每個姿勢動作都正確,然后才能夠研究動作的連貫性。這一點也掌握之后,就能夠學習怎樣用力得勁,以及御敵制勝的方法。學習刀法切忌急躁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