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活著就是為了一張嘴。還有句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可見飲食對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吃不飽做什么都沒有勁,難道我們光吃飽就行了嗎?當然,還得吃的好,吃得好不是指吃鮑魚才叫吃得好,吃得好也可以是一種良好健康的習慣。讓孫麗紅專家告訴你什么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健康的飲食習慣
就餐姿勢須正確
我們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基本的態度,吃飯的時候就要有吃飯的樣子,身子要端正,做到不壓胃,使食物由食道快速進入胃內,盡可能不極饑餓時進食,因饑餓時食欲特別強,容易一下子吃得多,從而導致肥胖;不要吃的太多,如先吃喜愛的食物,情緒上的滿足會使你較快地產生飽脹感,從而避免進食過量;細嚼慢咽,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膳后莫用腦
進食后,胃部消化需要集中血液。聽聽輕音樂,休息一會為合適。若吃完就用腦,血液流向頭部,胃腸血少,容易影響消化;晚餐不宜過量,晚餐應吃一些簡便易消化的食物,并應嚴格控制過量。這對控制體重和減肥很有必要;就餐時不談與吃飯無關的事,若討論復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就會影響人的食欲;注意營養平衡,一日三餐應注意營養搭配,避免重樣;保證吃好早餐,不吃好早餐,人體低限度的血糖維持不足,人就不能充滿活力地去學習和工作;早餐宜進食熱食,早上是自律神經、副交感神經轉往交感神經的時候。熱食能提高體溫,促進轉換,且能增進食欲。
飯后宜喝點茶
茶中主要成分單寧酸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其植物皂素能清洗口中食后殘屑;飯后宜適度運動,這樣可提高細胞活力,減少脂肪聚集,防止發胖;晚上不宜吃冷飲,晚上人體水分代謝不活躍,若晚上7點以后吃冷飲,會由于水分代謝慢而積存體內,降低體溫,從而不宜消除疲勞。
晚餐要有所節制
有句話說: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所以我們的晚餐要節制,次日早餐才能有食欲,睡前不要吃東西,讓腸胃充分休息,但睡前喝杯熱牛奶是可以的;勿吃甜點,人體脂肪組織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會使人發胖;吃過肥膩的東西后宜喝咖啡或茶,茶和咖啡含咖啡因,能刺激自律神經活動,促進脂肪代謝。
多些創新口味
這樣能增進食欲,有利于補充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食鹽不宜過多,鹽攝入過多,易導致高血壓;多吃些顏色深的蔬菜,顏色深的蔬菜比顏色淺的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2、鎂、鐵等營養素更豐富;小孩食譜不應與大人一樣,孩子食譜應營養全面,特別要注意補充有利于身體的營養素。
不可挑食、偏食
挑食、偏食會使營養不平衡;不可長期進食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中易混雜強致癌物黃曲霉素,菜子油中的芥酸不利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健康。正確的做法是1份植物油配0.7份動物油;不要怕吃菜渣,纖維素能促進大腸蠕動,排除有害物質,預防腸癌。蔬菜有渣,只要不太韌,就應咽下去。
就餐時可聽聽優雅的音樂
優雅的音樂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促進消化和吸收,但不宜聽跳躍、動蕩、拍子太快的音樂;經常改變飲食方式,每天吃同樣的東西,按同樣方式進食,久而久之營養就會失衡,因此要注意多樣化;不宜一邊看電視(或看報)一邊進食,看報看電視易使飲食時間過長,不知不覺吃多了。同時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品嘗食品的滋味;飲食要寬懷,發怒、緊張、哀傷、憂慮,都會減弱消化吸收功能,也影響味覺。
共食比獨食好
有的時候一個人吃飯,飯量小,就一份菜,這樣我們一餐攝入的營養并不多。如果多人共食,菜的品種多了,營養平衡才能;鈣質好和醋一起攝取,易于為人體吸收。吃魚類、骨類食品好用醋烹調;每天一定要吃一次纖維食品,人體攝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質,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喝酒前吃點東西,空腹喝酒,肝臟負擔很大,維生素B簇及氨基酸不足,則肝臟容易聚集脂肪。喝酒前吃點東西喝些水,還可以防止醉酒。
體虛者可多吃肉
因肉類蛋白質多,可增強體質;盡可能吃較硬的食物,吃硬的食物能有效地鍛煉牙齦及腭肌肉,還能促進消化分泌;盡量避免噪音,強烈的噪音會使人神經興奮,胃腸功能衰減,長此下去可使食欲減退,發生胃潰瘍;不要站立進食,站立進食,交感神經作用活躍,可抑制胃腸正常功能發揮,這也是胃下垂、胃擴張及慢性胃炎的誘因。
不可進燙食
常吃燙食,食道和胃易受損傷;按自己的速度進餐,與人一起吃飯不要隨著人家速度的快慢,只有我行我素,消化功能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不要食用太多的調味品,美國一項調查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多吃可導致人體細胞畸形,并產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病變。
本期嘉賓介紹
孫麗紅
上海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醫學博士、主治醫師,上海民生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全國高級營養保健師、國家營養指導師技能鑒定考評員。
師從國際腫瘤專家何裕民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治醫師,獲得《全國營養保健師》(高級)資格證書,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營養專業教研室重要教授之一,博士時期從事腫瘤飲食研究課題,并參與國際飲食標準的翻譯工作,曾參編《營養中藥學》《現代中國營養學》等國家級教材。長期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尤其對癌癥與飲食營養的關系有較深入研究。2012年6月出版發行《生了癌怎么吃》(上??茖W技術出版社),并參編多部專著及科普圖書。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