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劍流傳至今,劃分出了許許多多的流派。武當太極劍是吸收了武當劍法和傳統太極劍的優點而形成的一門劍法。武當太極劍既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武術特點,又有強身健體的運動功效,是集健身與武術于一身的劍法套路。武當太極劍分解教學可以教會我們武當太極劍的練法。
武當太極劍劍法動作要領
太極劍法,是武當獨有的一種武功。太極劍法以手中的劍為武器,匯集陰陽兩極之氣,無論劍之輕重,都可以遠近收縮自如。太極劍的劍法十分豐富,動作名稱不完全統一,但它們都是以擊、刺、格、洗四類劍法為母劍。
劍法中的擊字劍法是指,在用劍的時候,主要使用劍鋒去完成各種動作;而刺字劍法則是使用劍尖來進行攻擊,則是通過手臂屈伸來完成的;格字劍法則是指通過劍刃的滑動或劍的揮擺,使其著力點能夠形成一條直線或弧線,如帶、抹、抽、撩、削等劍法。
練習太極劍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初學太極劍的人很容易混淆劍法,現將基本常用的太極劍法要領介紹如下:
(1) 刺劍——以劍尖直對對方,手臂由屈到伸,與劍成一條直線,力達劍尖,眼看劍尖所刺目標。持劍手心向上、向前平刺出為平刺劍;持劍虎口向上,劍成立劍為立刺劍。
(2) 劈劍——劍要和手臂成為一條直線,通過定位于劍身的著力點進行由上而下的運動。在動作的時候并不是直接往下劈,而是要在身體左右兩側繞一立圓,然后再劈。注意的是,眼睛要注視著劍刃所劈的目標。
(3) 點劍——立劍用劍尖向前下捉腕點啄,松腕蓄勁、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手臂自然伸直,力達劍尖,眼看劍尖。
(4) 崩劍——立劍用劍尖自下向前上、手腕突然下沉點啄,力達劍尖。
(5) 掛劍——劍成立劍,手腕要扣,劍尖從前向下、向后,經過身體兩側成立圓掛出,力達劍身的前部平面,用來格開對方的進攻。劍緊貼身體。
(6) 撩劍——立劍由后向前上方撩出,力達劍的前部。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劍貼身向前上弧線撩出;反撩劍,前臂內旋,其他均與正撩劍要求相同。
(7) 攔劍——立劍斜向前上方托架,力點在劍刃的中后部。用以攔截對方的進攻。
(8) 云劍——平劍在頭前上方或頭頂做平圓繞環,用來撥開對方的進攻,力點在劍刃上。
(9) 抹劍——平劍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領帶,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間,力達劍刃。
(10) 截劍——立劍或平劍切斷和阻截對方的進攻,力在劍刃。
(11) 絞劍——平劍使劍尖按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劃立圓,其勁是個螺旋力,猶如螺絲釘的螺紋一樣。
(12) 帶劍——平劍由前向側后方抽回,力點在劍身的劍刃上滑動。
(13) 抽劍——立劍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抽回,力點在劍身的劍刃上滑動。
(14) 掃劍——平劍由左向右揮擺手臂與劍成一條直線,力點在劍刃。
(15) 架劍——立劍向上托舉,高過頭部,用來格擋對方劈擊進攻,力點在劍刃上。
(16) 挑劍——立劍使劍尖由下向上挑起,力點在劍刃前端。
(17) 壓劍——平劍由右上向下按壓,力點在劍身平面的中后部。
(18) 削劍——自左下方向右上方斜擊出,手心斜向上,劍尖略高于頭,發勁時要轉、要抖腕,力達劍身的前部。
(19) 推劍——劍身豎直或橫平,由內向外推出,力達劍刃的后部。常用于雙方器械接觸時,將對方推擊出去。
(20) 腕花——腕花對于手腕有著嚴格的要求,而整體動作也離不開手腕的運動。腕花是一個以腕關節為中心點,使劍在臂的內側或外側繞立圓的動作。應該注意的是,握劍手不能太緊,同樣手腕也不能緊繃,要使劍繞環時成立圓且劍緊貼身。
練習武當太極劍法的時候,首先要區分各劍法的習練特點,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多練習就可以達到劍法連貫,瀟灑飄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