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功能不全進展至尿毒癥期時需要腎臟替代治療。
經常會有些患者,已經進入尿毒癥期了,但卻一直拖延,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療,總擔心透析副作用、費用等等。很多患者還會寄希望于中醫中藥治療能“治愈”尿毒癥,擺脫透析。
其實透析就是代替腎臟工作,當患者進入尿毒癥期時,患者腎臟應該損壞了超過90%以上,如果這時一直拖延而不采取替代治療,那么毒素存留體內,對身體其它的臟器也會帶來不可逆的損害,如心臟、消化系統、骨骼、血液系統等。而尿毒癥是藥物治療不可能治愈的疾病,不存在所謂的能治愈尿毒癥的“靈丹妙藥”。因此尿毒癥患者應該毫不猶豫地及時采取腎臟替代治療,即透析治療。
中藥處方
辨證:腎脾陽虛,水氣泛濫,濁邪內盛上逆。
治法:溫腎健脾,降濁和中,宣通水道。
方名:溫陽降濁湯
組成:茯苓15克,白術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4.5克,蘇葉9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豆腐的營養價值高卻不能多吃,近有營養專家表明,豆腐吃多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下面就是吃多豆腐引發的健康問題。
問題1: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后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于身體健康。
問題2: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于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可見,豆腐雖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
腎移植除了高額的手術費用以外,腎源嚴重缺乏,移植后抗排異反應的藥物也十分昂貴。因此,在我國只有近5萬名患者能夠接受腎移植或透析治療,絕大多數的患者只能望而卻步。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尿毒癥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常有人說,就算尿毒癥很可怕,但得尿毒癥的人畢竟是少數,用不著大驚小怪。但如果了解了尿毒癥的發病情況,你一定不再會這樣想。
誘發尿毒癥有五個主要因素
1、高血壓病人中的15%會直接轉為尿毒癥。我國1998年的統計,高血壓病人占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每10個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其中有1.5個人會成為尿毒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