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管絞窄的臨床表現有
①陣發性、持續性、劇烈的腹痛。
②脈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細胞計數升高等休克表現。
③腹膜刺激征(局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
④腸鳴音由亢進轉為減弱或消失,可聞“氣過水聲”。
⑤嘔血(或血性液體)、便血。
⑥腹部可觸及明顯腫脹、膨隆及腫塊。
⑦X線檢查可見腹內有膨脹突出的孤立腸管或小腸部位改變,腸管間隙增寬、提高,有腹腔積液。
⑧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體。
腹股溝斜疝的病因
胎兒階段,男性睪丸位于后腹壁區,胎兒從第5周至28周在睪丸引帶和體內激素刺激下,睪丸連同腹膜一起移行下降至陰囊內。下降的這部分腹膜像個口朝上的喇叭狀管形突起,稱為腹膜“鞘狀突”。該突起在胎兒后期或出生后一個月內自行閉死,在睪丸等移行下降過程中,于下腹壁鄰近大腿根內側和外陰之間形成腹壁肌肉薄弱區,醫學上稱作“腹股溝管”,管的下口稱作“外環”。腹股溝管內有稱作“精索”的組織通過,精索內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及輸精管等組織。
由于遺傳等原因,如腹膜鞘狀突未能及時閉合,腸管等腹腔內器官,即可沿開放的鞘狀突逐漸向外疝出,而形成腹股溝斜疝,這是腹股溝斜疝發病常見的先天性原因,也是小兒腹股溝斜疝多見的原因。這些病例常在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就出現典型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