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濕敷方法:將5~6層紗布浸濕于溶液中,以不滴水為度,但不要擰干,緊貼于急性皮炎的部位,每半小時更換一次。若分泌滲出液多,宜勤換濕敷用紗布。
皮炎的分類
對于皮炎很多人都應該不陌生,患有皮炎的人也很多,只是每個人患上的皮炎種類不同而已。所以他們出現的癥狀,治療方法都會不同。那么為了預防自己患上皮炎,我們就應該來了解一下皮炎的種類有哪些?每一種類型的皮炎都有哪些不同之處。
1. 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病因和發病機制頗為復雜,至今為止尚未完全闡明。該病原因之一遺傳性過敏素質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員對某些體內外物質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
異位性皮炎的變應原以食物,特別是蛋白質食品尤為常見。另外,通過呼吸道吸入的各種物質,如屋塵、花粉、動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視。
通常認為嬰兒期似乎是以食物過敏為主,而兒童期后卻對吸入物過敏居多。季節氣候變化、精神緊張、強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劇。
2. 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主要以搔癢和苔蘚樣變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常反復發作。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確。
一般認為系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致.思考常因情緒波動、過度緊張、神經衰弱等發病或加劇。
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病灶感染、酒精中毒、衣摩擦、日曬出汗等局部刺激均可促發本病,使病情加重。
3. 遺傳過敏性皮炎
約70%患者家族中有遺傳過敏性皮炎、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雙親均有遺傳過敏史,其子女發生遺傳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比雙親中只有一方有遺傳過敏史的要高。
4. 接觸性皮炎
原發性刺激物可損傷正常皮膚或刺激原有的皮炎。強刺激物(如酸,堿,酚)在數分鐘內即可引起臨床上可見的改變。弱的或邊緣性刺激物(如肥皂,清潔劑,丙酮或甚至是水)與之接觸數日后方可引起臨床上可見的改變。
不同的刺激物損害皮膚的機制不同.例如清潔劑可以激活角化細胞,從而使之釋放炎性細胞因子。
5. 日光性皮炎
俗稱曬斑,一般在暴曬后數小時內于暴露部位出現皮膚紅腫,亦可起水皰或大皰。皮損部位有燒灼感、癢感或刺痛。輕者1—2天皮疹可逐漸消退,有脫屑或遺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重者可伴有類似感冒癥狀,如發燒、乏力、全身不適等,約一周左右即可恢復。
總結:皮炎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嚴重困擾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在生活中人們想盡各種辦法來抵制皮炎的方發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些關于皮炎的預防和護理的方法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所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引起重視,以避免皮炎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