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虛風燥型
主證:多見于老年人及體質虛弱患者,皮膚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等。舌質淡,脈沉細。
辨證: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發病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
1.本病初發時
僅有瘙癢感,而無原發皮損,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膚逐漸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圓形或多角形,堅硬而有光澤,呈淡紅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因有陣發性劇癢,患者經常搔抓,丘疹逐漸增多,日久則融合成片,肥厚、苔蘚樣變,表現為皮紋加深、皮嵴隆起,皮損變為暗褐色,干燥、有細碎脫屑。
斑片樣皮損邊界清楚,邊緣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皮損斑片的數目不定,可單發或泛發周身,大小不等,形狀不一。
2.神經性皮炎
好發于頸部兩側、項部、肘窩、腘窩、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見于腰背部、眼瞼、四肢及外陰等部位。皮損僅限于一處或幾處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若皮損分布廣泛,甚至泛發于全身者,稱為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3.自覺癥狀
為陣發性劇癢,夜晚尤甚,影響睡眠。搔抓后可有血痕及血痂,嚴重者可繼發毛囊炎及淋巴結炎。
4.本病為慢性疾病,癥狀時輕時重,治愈后容易復發
通過上述內容介紹,希望大家能對神經性皮炎有個更加深刻的了解,神經性皮炎有一般皮炎的癥狀,但它又不是一般炎癥引起的,它的病情會按照神經的走向發展,神經性皮炎患者會出現瘙癢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因為抓痕而引起毛囊炎
(一)發病原因
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有關,因患者常伴有神經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綜合征,每因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而病情加重或復發。
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牛皮癬”, “攝領瘡”相類似,如《外科正宗》頑癬中記述的:“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固且堅,抓之如朽木”。
《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記之:“攝領瘡……生于頸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云,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也。”
本病為七情所傷,多因心火內生,脾經濕熱,肺經風毒客于肌膚腠理之間,外感風濕熱邪,以致阻滯肌膚,血虛生燥,肌膚失榮所致。綜合其病因,大致可分為如下三種。
㈠神經精神因素
因情志波動,精神過度興奮、憂郁、緊張、焦慮、恐怖或神經衰弱,造成大腦皮層的調節功能紊亂,引起肛門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當受到刺激時,皮膚易出現反應,呈苔蘚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