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逆式呼吸內氣上下導引法
方法:接上式,接著慢慢吸氣,隨著吸氣將丹田穴中的內氣由下緩慢上升至膻中穴。這時氣也吸足,小腹同時內收并提肛。接著慢慢呼氣,隨著呼氣內氣由膻中穴向下慢慢降至小腹丹田穴,同時小腹外突,并松會陰。
要求:練此功時必須呼吸自然,全身放忪,在呼吸氣時要做到細慢均勻的要求,也就是在吸氣時內氣由小腹慢慢向上升至膻中穴時,上升的速度要細慢、均勻,但同時要求小腹內收并提肛。
在呼氣時必須做到內氣從膻中穴下降至丹田穴的速度要細慢、均勻,同時小腹外突并要松會陰。但每次呼和吸都必須做到緩慢吸足吐盡才能達到練功的效果。做此功時必須做到內氣從膻中穴至丹田穴之間升和降。
以上自然、逆式呼吸內氣上下導引法必須在腹式丹田自然功和逆式功練成后才可接下去練,否則容易成偏。也就是當我們練腹式丹田自然功和逆式一段時間后(必須認真苦練才能達到)。
也就是我們練后要覺得身心爽快、精神充沛同時要能達到呼吸自然、緩慢、均勻的階段。同時也要做到小腹內臟能隨呼和吸上下翻動自然的階段才能算成,到這時才可接下練練自然、逆式呼吸內氣體內轉圈導引法了。
以上的呼和吸實際上是吐和納。也就是先向體內吸氣(即納),即把大自然中新鮮空氣吸進體內進行補充。實際上先吸是先充自己。后呼氣(即吐),也就是向體外發放。就是把自己體內的濁氣向大自然空間發放。
我們這時的吐和納,實際上是放和收。如果這能做到外界空氣和體內的內氣隨呼和吸和意識的指揮進行循環交換,那么這時我們的身體內氣血周流必定旺盛。身體也必定康復強健,可達到延年益壽的地步。
3、自然內氣體內轉圈導引法
此功法要在上下導引法鍛煉成熟后,也就是內氣可隨意識上下自由輕松在體內升降之后,方可練習此功法。
方法:接上式,當我們慢慢吸氣時.體內的意氣集于喉頭下天突穴,隨著慢慢吸氣內氣再緩慢地向下貼胸腹中線降至丹田穴會陰穴,這時氣吸足小腹外突并松會陰。接著慢慢吐氣,(這時意不可斷并帶有提肛感)。隨著慢慢吐氣的同時內氣由會陰穴肝慢慢向上貼腰背,順中線至大椎穴時,氣也吐盡這時小腹內收并提肛。
隨之慢慢吸氣(意氣不可斷向前成圓形至天突穴再向下,貼胸腹至會陰(內氣降至小腹外突)。這樣周而復始的意氣在體內進行循環,為意氣引上頭頂循環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要求:做引功時要聚精會神。要松、靜、自然,意氣要隨自己的思想意識在體內輕松自然的由前上向下.再由下向后、再由后下向上、再由上向前再向下成橢圓形走圈。要綿綿不斷地循環著(此功法必須認真細心體會苦練二周,每天不少于2小時的練習后方能初步掌握內氣轉圈運行法)。
如要做到意氣運行在體內輕松自如的話,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這時此功方算練成,待丹田氣足,也是為下一步練好其他養生功和導引功打下扎實的基礎。
4、逆式內氣體內轉圈導引法
此功必須在自然腹式體內轉圈導引法練成后,方可加練此套功法,否則不可。也就是當內氣在體內前后上下自然緩慢轉圈,內氣要綿綿不斷地在體內循環后才可加練此功。
方法:接上式,全身松靜后,再將意氣集中于丹田中,接著慢慢吸氣,隨著吸氣將丹田內的意氣下降至會陰,再緩慢地過尾椎上升.再順督脈上升至大椎穴。這時氣也吸足,并收腹提肛。接著慢慢吐氣,隨著吐氣再將大椎內的意氣不斷送至天突穴,再沿任脈緩慢下降至丹田穴止。這時氣也吐凈,小腹外突并松會陰。這樣隨著呼吸的綿綿不斷,意氣在體內呈逆向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
要求:如同上節自然腹式內轉圈導引法一樣,只是意氣在體內轉圈的方向和上節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