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武術散打中勁力可以分為剛勁、柔勁以及二力的變化與結合;相應的交手技法分為“剛克”與“柔克”打法,提倡并追求“剛柔相濟”的全面打法。
爆發力
爆發力是指肌肉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以極短的時間、盡快的速度收縮而突然產生的力量。爆發力是力和速度的乘積,是快速高強度工作的能力。散打中運用爆發力快速撞擊(沖擊、打擊)對方,也稱“短勁”、“寸勁”、“剛勁”,與“發放”相對應亦稱“暴打”,拳打、腳踢、膝頂、肘撞多用此力,可使人體產生形變遭受破壞,表現為:骨折、臟器破裂、腦震蕩等內傷外損。
武術技擊技術就是利用力的這些效果來擊打對手,甚而擊傷、擊昏,甚至打殘、擊斃敵人的。在武術散打教學訓練中,依據人身事故發生的基本原因,把握勁法的“度”是一個關鍵。
持續力
持續力也稱“柔勁”、“長勁”、“推力”,是散打中由不接觸狀態到雙方接觸時,由于技法本身特點不產生撞擊效應,受力方一般不產生形變,而獲得加速度產生位移。在雙方較技中一般表現為推動、發出、摔倒、拿住,其運用水平高者,在打、踢中也可以運用持續力,即見輸贏而可以做到不傷人。這也是武術技擊中“不頂不丟,引進落空,隨曲就伸,順化避害”保護自身安全的科學依據。
4、通過在實踐中的探索得知,既要保證對手安全,又要達到致勝的目標,經過正確的訓練,可以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可緩隨”、剛柔收發自如,不僅可以戰勝對方,還可以達到生擒活捉的效果。爆發力與持續力的變化與結合即是達此效果的階梯之一。
武術在發展中,已經具備不傷人而戰勝對方的技術,武術散打教學與訓練必須引導、提倡、發展不傷人而戰勝對手的技術方向,嚴格禁止傷人戰勝對手的結果。
三、武術散打教學與訓練安全指導思想及原則
1、武術散打教學訓練保證安全的思路應是:“遵循武術技擊規律,運用循序漸進的科學教學訓練方法,盡可能多的繼承保留武術技擊技術和吸收世界各民族可以為我所用的技術;盡可能少的限制技術手段的使用發揮;限制散打技擊的傷人后果;盡可能高的提高技術質量來保證安全。”
2、“安全第一”原則的內容:武術散打相對于其它體育項目應屬于高危險運動項目,“安全第一”原則居于“前提”地位,其內容包括:“我不傷害對方”而戰勝對方,把握運用技術的“度”;“我不被對方傷害”而不輸于對方,把握不頂、順化避害的內涵;“我不傷害自己”,不因自身錯誤而自傷,為戰勝對方奠定基礎。
3、武術散打技法是以人體自然功能和技擊規律而產生和發展的。武術散打技術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技術整體,發揮了相生相克的作用。 武術散打中使用技法的后果有多種:如打(踢)法,可能是“打不著”或“打得著”,在“打得著”里可能是打倒、打傷、打死。在摔法里可能是摔不倒、摔倒、摔傷、摔死。在拿法里可能是拿不住、拿住、拿傷、拿死。
在所表現出的后果里均有“度”的概念。“安全第一”原則即是限制傷人、死人的后果。即技法的使用均不要超過“傷人”的度,做到不傷害對方而戰勝對手比起傷害對方而戰勝對手的技術水平要求更高,這正是武術散打運動的魅力所在;既是武術訓練比賽同野蠻殘殺的分水嶺,也是武術訓練與比賽中充分體現武德、合乎法律、保護人權、符合習武宗旨的關鍵,還是充分體現技術水平高低的地方。
四、武術散打教學訓練安全措施建議
1、散打專業教材與規則存在問題是根本問題,修訂規則與編寫適用于體院散打專項理論與訓練的教材是武術散打教學訓練中預防人身事故發生的基本措施。
2、不科學的訓練手段達不到預定訓練目的,不合理的訓練方法可直接導致人身事故發生。在散打教學訓練的第一階段,采用以持續力用勁方式 、柔克打法的武術推手訓練方法,有把握做到既學習訓練踢、打、摔、拿進攻防守技術,而又無傷害。選用不傷人而戰勝對手技術做訓練手段,可以落實安全第一原則,提高成才率。
3、教師認真備課。教師是教學訓練的組織、技能傳授、學生訓練的指導者,處于教學活動中積極的、重要的主導地位。授課前教師應當全面系統的備課,在思想上提高其對預防人身事故的重視程度,加強責任心;技能方面做到技術全面,動作準確,熟練掌握不傷人而戰勝對方的技法,熟知每一個散打技法的危險程度及保護方法,制訂科學、系統、明確的訓練計劃,具備教學能力,勝任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