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于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的治療方法,我們可以選擇食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3/d,1%~5%鹽酸嗎啉胍溶液及類固醇液滴眼的方式進行治療。假如還時常伴有全身的癥狀,可以倒醫院的傳染科進行會診。而且醫護人員接觸過患者之后,應該用0.1%過氧乙酸溶液清洗手部表面,從而防止交叉感染。
(5)對流行性結膜角膜炎,可用1:4000高錳酸鉀液洗眼,每日數次,并可選用1%~5%鹽酸嗎啉胍溶液、0.1%皰疹凈(IDU)液、0.05%環胞苷液、抗生素眼膏或溶液等滴眼。
(6)有角膜并發癥時,按角膜炎處理。
(7)急性結膜炎癥狀消退后,須繼續滴藥1周,但次數可酌情減少。
(8)慢性結膜炎注意病因治療, 如有慢性淚囊炎者應先治療, 找不到原因者可加用0.5%硫酸鋅等滴眼。
(9)泡性結膜炎、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可加用類固醇、冷凍療法等治療。
輕重不同,所有患者都可發生。其腫脹為浮腫性,不伴紅痛,通常數日即可消退。
結膜臨床表現
1、球結膜下出血
發生率高達70%以上,因而有“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之稱。好發部位在顳上方,出血多為斑點或片狀,色鮮紅,嚴重時可波及整個結膜下都有出血,與外傷性結膜下出血極相似。出血多在1~2天之內發生,輕者一周左右自行吸收,重者需1月才能吸收。臨床上根據結膜下是否出血分為兩型:出血型多見于年青患者;浮腫型則見于高齡患者。
2、濾泡形成
較EKC少。早期因瞼結膜浮腫而不明顯,3~4天后待浮腫消退,才能發現穹窿部結膜有較多細小之濾泡形成。
角膜臨床表現
1、多發性多膜上皮剝脫
發生率高。發病三小時后角膜上皮即可出現針頭大小之多發性上皮剝脫,呈散在或排列成條狀、片狀分布,是引起眼痛、異物感的主要原因。3~4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數持續2周以上。
2、點狀上皮下浸潤
30%左右的患者結膜炎消退后出現點狀上皮下浸潤。通常只有數個浸潤點,多在角膜的中心部,必須通過裂隙燈才可發現。多數在1~4周后自行消失。一般不造成視力損害。皮質素點眼,數日內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