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皮膚表現
皮膚損害好發于頭皮和四肢伸側,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發性分布。損害為丘疹和斑塊,圓形或不規則形,表現覆以豐富的銀白色磷屑,鱗屑去除后顯露發亮的薄膜,卻除薄膜可見點狀出血(Auspitz征)。這三大特征具有診斷意義。
4、其它表現
在銀屑病性關節炎中,可伴發其它系統損害。常見的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結膜炎,鞏膜炎,干燥性角膜炎;炎性腸病和胃腸道淀粉樣變性病;脊椎炎性心臟病,以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持久性傳導阻滯、原因不明的心臟肥大為特征。還可有發熱、消瘦、貧血等全身癥狀。
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
一、西醫
本病目前治療方法雖多,但大多數只能達到近期臨床效果,而不能制止復發。
1、一般治療
患者應適當休息,減輕勞動強度,避免過度疲勞和關節損傷。每天應對所有關節進行足夠的活動和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
2、非激素類抗炎
這類藥物消炎作用較強,對消除炎癥性疼痛效果顯著。目前,常用腸溶阿斯匹林、消炎痛(吲哚美辛)、炎痛喜康、氨糖美辛、酮基布洛芬、芬必得等。近有消炎痛致使銀屑病皮損加重的報道,因此對該藥的使用尚有爭議。
3、抗腫瘤治療
這類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有毒性反應,且停藥后易復發。所以并不是治療銀屑病的方向,在應用時要嚴格選擇適應證。用藥前和用藥期間,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白細胞計數。對銀屑病關節炎有效的藥物有:
⑴氨甲喋呤(MTX)
MTX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DNA合成期(S期),給藥36小時后,全部銀屑病表皮細胞均受到抑制。
用藥方法,意見不一。有單劑量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周用量為25~50mg;亦有每日口服2.5mg,連服5d,休息2d,再服5d,休息7d。Weinstein提供表皮細胞動力學原理,提出口服2.5~7.5mg,每12hl次,在6h內共服3次,以后每周以同樣方法給藥。
⑵丙亞胺
本藥主要作用于有絲分裂前期(G2)的晚期和有絲分離(M)的早期。對銀屑病性關節炎的療效可能優于MTX。原有肝病的患者不宜用MTX或用藥后出現肝臟毒性反應者應停用本藥。Atherton等報道該藥能迅速抑制伴發的關節炎。主要副作用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迅速發生,有時很嚴重,甚至可能致使。
用法
初劑量為125mg,每日3次,每周2d。4~8周后根據白細胞計數,適當增加劑量,125mg或250mg,每日3次,每周2d,交替使用。對銀屑病性關節炎亦可每周給藥3d。
⑶淋巴細胞抑制劑
環孢菌素A,可抑制T淋巴細胞,主要是TH細胞,使HLA-DR抗原表達減少。
劑量和方法
一般每日5~12mg/kg,口服給藥。通常要求血漿中濃度不低于100ng/ml,在200ng/ml以上有效,但高于400ng/ml易引起腎臟毒性反應,超過600ng/ml以上要出現神經系統毒性。本藥不可與酮康唑或左旋溶肉瘤素(melphalan)合用,以兔血漿濃度高而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⑷重金屬制劑
對比研究顯示,重金屬劑對銀屑病性關節炎有較高的緩解作用,介至銀屑病性皮損無效。
常用亞胂酸鈉(soclium arsenite)又稱卡古地鈉。每日100mg,肌肉注射,10~20d一療程。
⑸抗癥藥
氯喹(chloroquini phosphas),對銀屑病的療效不定。有人報告對光感性和銀屑病性關節炎效果較好;亦有人報告在治療過程中可誘發銀屑病性和紅皮病,目前很少用。
⑹皮質類固醇激素
目前,一般不主張用此類藥物治療PA。有時僅用于其他藥物治療無效而病情又嚴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