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隨后兩臂向前伸出與肩平,掌臂微收,掌心微含,中指回照兩眉間印堂穴。同時兩腕微微轉動,帶動十指斜相對,而后轉肘外撐,帶動兩臂向兩側展開。至左右與肩平成一字,小指帶動,轉掌心向下,連續轉掌心向上,向上劃弧,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而后沿頭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手臂與身體呈45度角,兩小臂成一線,中指尖向上,拇指根對著膻中穴)。
(二)鶴首
1.接上式兩手分開沿肋弓下落叉腰,拇指按在背部“京門”穴(第十二軟肋端),食指按在“章門”穴上,其余各指按于胯上邊。
2.下頦回收,頸項后突,上拔。
3.頭后仰,下頦上翹。
4.頸項放松,下頦由上向前、向下、向內、沿胸向上劃圓弧恢姿勢。爾后重復如前九次。
5.按上述動作之反方向,即下頦沿胸向下、前伸,由下而上劃弧至下頦上翹、頭后仰,隨即頸項后突、上拔、下頦回收,重復九次。
(三)龍頭
1.以左側頭角(舊稱青龍角,位于左側頂骨結節,耳上約二寸處)向左下方傾斜。隨即向斜上方劃圓至恢復原位。
2.同樣以右側頭角向右傾斜。隨即向斜上方劃圓至恢復原位。每側各做十八次。
二、動作要領
鶴首動作不要做成頭的簡單的前后運動,而是由后向前劃一圓圈。初練功時,以項后大椎穴(第七頸椎下)為固定點,以頸的伸曲配合頭做好這一動作。待熟練后,可將大椎放松,以兩肩的開合,配合胸背的吞 (含胸)、吐(挺胸),引動整個脊柱做前后的蛇形運動。
龍頭不是頭的簡單左右搖擺,而是略呈∞形。并在意念里要呈S形上升。做此動作時,著眼在兩側青龍角,但不要劃成平面∞,同時要注意肩與肋部的放松以配合。待熟練后,就要全身放松,在頭的帶動下,脊柱及至下肢作左右的蛇形運動。
三、功用
本式以兩手叉腰開始,這一動作是本功的特點。由于拇指按于京門穴(屬膽經,是腎之募穴),其余四指與手掌按著章門穴(屬肝經,是脾之募穴),帶脈穴(帶脈經之所生),故可起到四重作用。
1.點按京門穴、章門穴,可啟動脾(后天)、腎(先天)之氣。
2.按著肝膽兩經,可使肝膽(同屬少陽)之氣交合,使少陽升發之氣加強。
3.按帶脈穴可增強帶脈功能,使之約束諸經之功能改善。
4.由于按住脾這募穴章門,可引膽氣人脾,起甲己(膽屬甲木,脾屬己土)合而化土之效,收“土得木而達”之功。脾之升運動能得以加強。正因為這樣,此套動功多以兩手叉腰為基本姿勢。
鶴首、龍頭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氣機上行。初練功時,即可運動頸椎,對大椎穴氣機流通有直接促進作用。大椎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的會穴,故可導引清陽上升。練此功不僅對頸椎病、腦部疾病(尤其腦血管病)療效顯著,而且可引氣上沖天門(頭頂)。練此式還可使脊柱靈活,暢通督脈。又是練輕功的基礎。
另外注意預備動作不可忽視,起勢動作調動全身少陽之清氣,繼而轉臂掏肋,從少陽之氣轉而發動五臟之氣,上舉合掌,下落胸前不僅起到收攝心神之功,而且兩大指對膻中又可使氣血互濟,其中內景變化,熟練后自知其妙。
總結: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覺得張知識呢?原來還有一門叫做智能氣功的科學。那么大家通過上面小編的介紹你知道智能氣功的原理、方法和目的了嗎?小編教你的一招智能形神莊你想要學習嗎?想學習的趕緊就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