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常采用下拉擊球,會發現網線出現上移而不能恢復到原狀,同時,網線之間的摩擦會造成彈性變弱且易斷。
當然,在搓球和吊球時所采用的摩擦主要是網線與球之間的摩擦,一來是技術的需要,二來因為力量小,網線之間的摩擦也較小
三、擊球過程要繃緊停頓
繃緊是指擊球瞬間手腕及手指處于繃緊狀態,而不是松弛狀態。目的是盡量不讓球拍反沖。擊球過程首先是經過碰撞,使球拍的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再由彈性勢能轉化為羽毛球的動能。如果球拍反沖(即被反彈),則有一部分的動能轉化給了球拍,羽毛球所獲得的動能必然減少,速度不夠。
怎樣才能做到球拍不反沖呢?這就要求在擊球時正確發揮好手指的作用,正手擊球時,拇指在下,食指在上,擊球瞬間手指扣緊球拍(而擊球前是比較放松);反手擊球時,則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可在網上觀看《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的視頻
這里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握拍時用虎口卡住拍柄(好象握蒼蠅拍一樣),這樣,虎口就構成了一個支點,造成擊球時球拍繞虎口向后轉動;另一個錯誤是反手擊球時未改用“反手握拍”,仍然采用正手握拍動作,使到拇指失去了“頂壓”作用,球拍可以繞大拇指向后轉動。
無論是正手握拍還是反手握拍,都不能用食指和拇指夾住同一位置,而應該上下錯開,使之產生一個“力臂”,并利用位置在上的手指的頂壓作用產生力矩來抵消球拍的后旋,從而到達繃緊的目的。“停頓”是為了防止出現向前做“推拍”的錯誤動作,使爆發力能集中在球拍上。通過觀看和練習去體會“旋轉”、“正碰”和“繃緊停頓”的動作及含義。
尤其在劉瑞毫的網前反手推直線球示例中,利用手指根部(即手指的中間指關節附近)對拍柄的快速扭動來獲得旋轉速度,由于球拍是以“拍桿”為軸而旋轉,所以保證了拍面運行方向始終與拍面垂直,達到了“正碰”的要求。
當拍面由水平面轉向豎直面時恰好擊球,球所獲得的速度恰好是水平方向,此時如果拍面與球網平行,則可推出與邊線平行的“直線球”。
擊球時利用手指根部的“收緊”作用和大拇指的“頂壓”作用,達到“繃緊”的要求;擊球時小臂不“前沖”,所提出的“動作幅度要小”就是為了達到“停頓”要求。總要求就是要產生瞬間的爆發力,不求力大,只求迅速。在對方以為要搓網前球而猶豫不決或上網的時候,迅速將球推出。
如果網前挑“過頂后場球”,所要求的速度略大些,則可利用腕關節為支點,手掌帶動球拍來轉動,雖然動作稍為大些,時間上略為長點,但由于是過頂球,也有“迅速”之效果。
如果所擊打的球能發出象金屬般清脆的聲音而不是沉悶的聲音時,我們就會發現,并不需要用原來那么大的力,但球速卻快了許多,動作也比原來更協調舒展,離“規范”、“瀟灑”也就越來越近了。
以上只是在打球過程及學習過程中對“規范動作”力學原理的一些理解,理解了為什么要這么做的道理,并通過對比規范與錯誤動作之間的效果差異,就會比較積極地去糾正原來的錯誤。當然,由錯誤動作到規范動作要有段時間的適應和習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效果。其實,樂趣往往也在這份堅持與提高之中。
總結:大家看完文章之后是不是大有感概呢?沒想到制造一個羽毛球拍竟然有這么多的流程,再也不敢小瞧自己的羽毛球拍了吧!是的要想制造出一個完美的球拍,是要經過很多步驟的。經過小編的介紹現在你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