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正是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之時。小暑后的養(yǎng)生也宜側重于養(yǎng)陽才能順應季節(jié)變化,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按照中醫(y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中醫(yī)上講陽也叫“衛(wèi)陽”或“衛(wèi)氣”。“衛(wèi)”是保衛(wèi)的意思,意思就是陽氣就像衛(wèi)兵一樣來保護身體的健康。
任何一個人,只要陽氣旺盛,就會百病不侵。
“小暑后,由于天氣炎熱,尤其是內陸,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別注意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確保心臟陽氣旺盛,以符合‘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
炎熱的季節(jié),好“少動多靜”。一些人喜歡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勞累。專家建議,天熱時可在環(huán)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
“動升陽,但運動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
所以心臟有問題的人活動后容易出現氣短、心慌等現象,因此,這類人群要注意行動不要猛烈。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之際,天氣會越來越熱也是即將進入伏天的一個開始。小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小暑節(jié)氣氣候炎熱,人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等。
所以我們在小暑節(jié)氣要做好保健養(yǎng)生工作,避免疾病的發(fā)生,健康度夏。
夏令進補對肺腎陰虛的可選用百合10克、香薷10克、蓮心10克、佩蘭10克、熟地10克、當歸12克、甘草6克水蒸服,有去暑健脾養(yǎng)陰潤燥的作用。
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哮喘、肺陰虛的老人,可取豬肺一只,反復灌洗清潔,至汽鍋中蒸,取其汁服用,一只豬肺可蒸2—3次,淡食。豬肺有滋陰益肺,潤燥的功用。久食豬肺湯對上述疾病有很好防治作用。
對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癥或是膽固醇、甘油三脂高者可用鴨肉作滋陰清虛熱,補血解毒之用。熟鴨肉與西瓜里皮切成細絲至于盤內加入適量鹽、味精、麻油、蒜末即可食用。西瓜皮有清熱降火,利尿消暑的功用,二者合服是老人夏令進補消暑的佳品。
當氣溫高時,人體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經受到抑制,飲食營養(yǎng)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至關重要。膳食應多樣化。
從營養(yǎng)學觀點出發(fā),煮沸后自然冷卻的涼開水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習慣于喝白開水的人,體內脫氫酶活性高,肌肉內乳酸堆積少,不易產生疲勞。純凈的白開水容易解渴。為了健康,不渴時也要主動喝點水。
此外,夏天喝綠豆湯可以解熱毒、止煩渴。茶葉水防癌,荷葉粥、百合粥、薄荷粥、菊花粥等對風熱感冒者、高血壓患者及患有眼科炎癥者均較適宜。另外,一些新鮮涼拌萊,加些蒜泥、姜末、醋及辛辣調味品,既可增進食欲,又能防腸道傳染病,吃時切忌一次過量和過涼,同時還要注意吃新鮮蔬菜、瓜果、豆制品及瘦肉、魚和蛋,這樣既保持鉀、鈉平衡,又補充水分,又能保持對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需要。
總結:夏天的防暑降溫很重要,特別是大暑的時候,要正確運用“蒸”“煮”來養(yǎng)生,對于清涼度夏很有幫助,做好正確的養(yǎng)生方式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好。大家還在等什么呢?趕緊都來試以試吧。